第100章(第2/5页)

到底是教育资源不普及的年代。

大周富饶繁盛多年,看重科举出仕,可民间的文盲率仍旧颇高。这军中人更是少有读书识字的。对火器营的精英兵士来说,或许一眼认得出火器,但对大周西北许多普通兵士来说,火器俩字都不会写。

在他们心里,火器就应该是笨重的,数人推着才能运行,最后轰然而响的庞然大物,而不是一根可以由单人扛起的黑筒子。

这种朝廷新弄到手,正在研制的新型火器属于绝密程度,也怕被人偷去,哪怕在京城兵部,有资格经手的人都不多,何况到了这西北。

北戎王能认识到其厉害,立刻不顾颜面调头而去,当时卫刃就很是遗憾,还有两分佩服:真不愧是一统北戎的人,见识的确不凡,能屈能伸保命第一,不肯对着炮口冲上来送死。

北戎王骤退之举当时震惊两军,惹得物议如沸,原本就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故而这会子连理国公都要发愁:北戎王这样出其不意来一招舆论战,只怕下头真有兵士要做此怀疑,动摇军心。

-

卫刃突闻此消息,当然也是震惊。只是他立刻认识到此事要紧,必会闹得沸沸扬扬,若是这些将领不报回京城,那是渎职,但谁要是急着报回京城,又似乎在怀疑他似的。

他不欲让理国公等人难做,于是卫刃索性自己主动道:“北戎诛心之论,请理国公报与陛下,澄我清白。”

理国公严肃点头。

左将军在旁道:“是啊,当年是陛下亲自把卫将军从荒村带走的,必是最了解情形的人。”

卫刃将那张北戎老汗王的画像拿起来看了看,然后嗤笑一声又放下了:“请理国公将此画像也一并呈给陛下。也请京中当年与北戎打过仗,尤其是与北戎王起家的兀术族有过战事的老将军、老兵们瞧瞧,当年可曾有这样一位人物。”

左将军点头:“就是就是,这图跟北戎王半点不像,说这是他爹,哄鬼呢。”

然后又热心道:“那我把这图也给西北的将士们看看——他们对北戎各部落认识的更多些。”

话音刚落,就见理国公跟常将军都无语的看着他:这老左啥都好,就是太实在了。卫刃把这张图送回京城,是为了主动表态,以证自己问心无愧的清白。而在这西北,正该压着此事不宣扬,免得兵心扰乱才是,怎么能拿着图到处说去。

便是通城里北戎人故意撒出来的图,还要收缴了,不许人议论才好。

左将军经人解释后才幡然醒悟。

然理国公还是提醒卫刃:“此事特殊,只怕到底会有些将士心有疑惑。这流言蜚语向来最难澄清,你需有个心理准备才好。”

卫刃点头。

常将军加了一句:“但西北我们几个还是压得住的,难的是京城,只怕有小人趁机乱嚼舌头,或出一些‘为避嫌将你调回京城’之类的馊主意。卫将军还是写一封家书回去,请林尚书等人为你在朝上说说话为好。”

他们可是一点儿不想卫刃因为莫须有的传言被调回京城。

论个人武艺,卫刃当先锋最好不过了,换了他,难道再像原来一样,直面北戎王的官员像大瓜一样被人砍了吗?

-

果然,消息传回京城,惹起了一片轩然大波。

高齐宇最关心西北战事,听到了这惊人消息,第一时间就冲向了太医院。

他来的最早:周黎蘅虽也刚听闻此事,但他现在户部当值,还被皇上留下来在御书房听战事总结,而画眉公公也还在御前伺候着没法走开。

倒是高齐宇,立刻从工部翘班,也不看着西洋的技师研究图纸制造火器了,他直奔太医院。

特来告诉林姜:在你不知道的时候,忽然出现了个要紧的大伯哥!

林姜很少有震惊了说不出话来的时候,这就是一次,反应过来后心中也不禁感叹:北戎王,这是个绝对的狠人啊,为了不认畏惧逃跑这种恶名,都不惜把自己早死的爹,拿出来当挡箭牌。

还当场认亲起来,真不知道他如何想来这个主意。

而这个策略也着实狠毒精准,卫刃的出身的确是个说不清的迷。

北戎王这一通把自己老爹都搬出来的操作,立时起了一定的效果,起码能忽悠北戎淳朴的人民群众了。

一来,他们不信自家神王会用老汗王(追封)的声誉来造假;二来,他们从情感上就不愿意相信自家天神一样的王会被一个年轻将领吓到转头就跑。

这要是出于骤然见到亲人的震惊加上对弟弟的爱护,所以不战而走,就是很好的解释了。

北戎人的信心重新支棱了起来:我们北戎还是厉害啊,连被大周拐去的族人都很猛,没看他一刀就砍了一个副将吗?这种猛人果然不会是大周人,就该是我们北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