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第2/4页)

只不过,两人一起去书房工作的时候,项小羽却私下跟宋恂说:“咱家吉安还挺有胜负欲和上进心的,我还以为他不爱管闲事呢!没想到竟然还想竞选中队长!”

“他只是看起来老实,如果真的没有胜负欲,怎么会对下棋那么痴迷?”

宋恂小时候才是真的不爱管闲事,从来没有当班干部的冲动,在这方面,两个孩子都不像他,也许更像项小毛多一些。

他听媳妇感叹了一番,便询问起她上次不小心出镜的那条新闻是怎么处理的。

“还能怎么处理,在电视上正常播放了呗!”项小羽得意道,“就在上个周末的《热点追踪》播出了,我们主任说反响很不错!等这周重播的时候,你也可以看看,我在镜头里还挺好看的呢!”

“你去曝光人家单位的问题,还真人出镜了,这没问题么?”

“我们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的,除了批评也有表扬啊。”项小羽介绍道,“有个公社供销社锱铢必较的事迹我们也报道了。现在有些产品的定价还会精确到厘,一些售货员无法找零,就多收顾客几厘钱。但是这个供销社就做得很好,无法找五厘钱的时候,他们就给顾客一根小皮筋作为补偿,并不占消费者的便宜。”

“那这家供销社办事还挺灵活的。”宋恂点评。

“对啊,采访这家供销社的时候,我也出镜了!”项小羽笑眯眯道,“我们主任说,如果以后再给《热点追踪》供稿,我还可以继续出镜!有记者跟受访者互动,比后期旁白配音的效果好,能让观众更有参与感!”

宋恂呵呵笑了两声。

“你笑什么?”项小羽从椅子上抬起屁股,不嫌麻烦地越过写字台,在他手臂上锤了一下,“一看你那个笑就不怀好意!”

“以后省台的《晚间新闻》八成找不到海浦了,要想看海浦的消息,得去《热点追踪》找。”

他媳妇一直想当新闻主持人,看电视的时候比上课还认真,专门用一个本子记录那些新闻主持人的优缺点,以及上镜的注意事项。

尽管现在还只能作为新闻记者出镜,但是以宋恂对项小毛的了解,她一定会在《热点追踪》这档栏目上下功夫的。

“全省那么多地区和城市,海浦的新闻本来就不多好吧!”项小羽横他一眼,又哼道,“算了,我心情好,不跟你计较,我还得想想下一期《热点追踪》拍什么呢!”

“你看吧。”宋恂笑,“要不你去拍一拍我们跟港商合资建酒店的新闻?”

“你们那个已经是旧闻了,等酒店落成我们再去拍一拍就行了。”

*

对新闻记者项小羽来说已经是旧闻的合资酒店,在其他人看来却是天大的事。

渔业公司和望海楼刚与港商签订合同没几天,宋恂办公室的门就被人频繁敲响了。

单位内部一些有远见的人觉得港口酒店有发展潜力,动了去酒店工作的心思。

这些天频繁找宋恂做思想汇报,谈论自己对酒店服务业发展的看法。

而外面也有不少人通过各种私人关系给宋恂打电话,其中以建筑公司的经理居多,都是想承建港口酒店的。

宋恂对这些电话烦不胜烦,只好让孙翊帮自己代接电话。

但有些人是想推也推不掉的,比如刚被孙翊带进门的刘二喜。

“宋书记,这几天来找你托关系的人不少吧?”刘二喜笑嘻嘻地问。

“嗐,别提了,”宋恂没接他递过来的烟,不客气地问,“你不会也是来问酒店承建项目的吧?”

刘二喜打个响指,笑道:“还是宋书记料事如神啊!”

“这事你去跟邬经理谈吧!如今政企分开,业务上的问题都归邬经理管。”

“我跟邬经理谈过了,她说有事让我来跟宋书记谈!”

宋恂:“……”

渔业公司跟刘二喜所在的建筑营造厂已经合作三年了。

当初公司一穷二白没钱盖家属院的时候,全靠刘二喜他们厂全额垫资,才将船员家属院盖起来。

而且作为人家全额垫资的补偿,宋恂也答应过对方,以后凡是渔业公司的建设项目都会优先交给建筑营造厂来做。

“老刘,这次的酒店是合资的,地区和港商都很重视这个项目,会请港岛那边的建筑事务所进行设计,所以在施工方面不是我们渔业公司能拍板决定的。”

“这些我都知道!”刘二喜笑道,“我们建筑营造厂的实力怎么样,你是最清楚的,就看我们给渔业公司盖的两个家属院,那个做工和用料,谁看了不得说一句好!”

“家属院确实做的很不错,船员家属的反馈都很正面。”宋恂承认。

“我们厂已经是十年老厂了,虽然只是公社的集体企业,但是公社领导也看出了我们建筑营造厂的优势,已经把我们厂和砖瓦厂、水泥厂、玻璃厂、门窗厂整合到一起组成新的建筑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