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赵奕:《空间和宇宙论》(第2/3页)

这是奕星和几家合作公司,谈出来的建造计划。

其中最主要的还是高等压缩材料公司,他们需要为很多项目提供压缩材料,也包括最核心的宇宙飞船项目。

高等压缩材料公司想要提升制造效率,就必须要制造新型的Z波压缩装置,但制造新的装置肯定需要时间。

高等压缩材料公司的效率,直接决定了聚能卫星建造的效率。

奕星能谈到‘三年、三十座’,就已经是个极限的数字,因为同时他们还需要高等压缩材料公司,大批量的制造压缩单晶硅,用来生产无限动力汽车的光能接收转化器。

与此同时,全世界也聚焦环太阳聚能卫星。

环太阳聚能卫星一直都受到关注,最近变得火热主要是因为,其他国家发射的太阳探测器,近距离拍摄到了聚能卫星飞往太阳的照片。

另外,探测器还拍摄到了聚能卫星运作的画面。

虽说画面非常的不清晰,就只是一个小黑点,但也明显能看到,聚能卫星几乎贴近太阳运转。

有专家立刻站出来表示,“聚能卫星运作的轨道,常态的温度也可能会超过一千摄氏度。”

“同时还要面临超强的太阳辐射、磁场风暴、高能射电粒子等等,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聚能卫星依旧在正常运转,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材料!”

事实上,国际上早就知道,国内拥有独特的压缩材料技术,好多的国外机构还拿到了压缩材料样本。

这已经不是秘密了。

宇宙飞船项目的外在制造,是好多国家一起参与进行的,很多部分的制造都需要用到压缩材料。

另外,无限动力汽车的核心,光能接收转化器,也需要用到五倍压缩的单晶硅薄片。

当各个机构对手里的材料进行检测以后,他们就惊讶的发现了材料的高物理特性。

有一家机构拿到了压缩镍铁合金,结果发现他们以常规手段,根本就无法检测到镍铁合金的熔点。

“它的熔点最少达到一万五千摄氏度!”

“一万五千摄氏度的环境,可不是常规能维持住的。”

有些实验室会宣称能制造几十万、上百万摄氏度的高温环境,实际上,几十万、上百万摄氏度,只是个理论数据,衡量标准是粒子活跃度,但并没有谈到‘粒子数量’。

只是有粒子活跃度,意义其实并不大。

比如,水蒸气。

理论上,水蒸气是超过一百摄氏度的,如果用手快速的划过水蒸气,却只会感觉到温热而已,并不会直接烫伤手臂。(警告:只是举例。请不要实验,发生一切后果,作者概不负责。)

如果水蒸气变得非常稀薄,就更加没有‘威力’。

这就是因为粒子密度,密度不足的时候,粒子活跃度再高也没有意义。

原来的核聚变装置也一样,有些实验室宣称核聚变制造过亿摄氏度的环境,但如果真的是过亿摄氏度的强度,根本不可能有装置能维持的住,‘过亿摄氏度’是以粒子活跃度来判定的,而不是真实检测的问题。

所以常规的实验手段下,想制造出真实一万五千摄氏度的高温,可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新型超高物理特性的压缩材料,给各个机构带来了震撼。

同时,力学研究所、精度光学实验室的一项研究报告,也揭露出新型压缩材料的原理。

“我们在对于Z波的研究中发现,Z波可以让粒子活跃的原理,就在于它可以对粒子进行压缩。”

“这种压缩,倍率在一定程度以下,是具有弹性的,也就是压缩以后,粒子很快会重新回到原本的状态。”

“但我们相信当倍率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保证被压缩的稳态。”

“这很可能就是,高等压缩材料公司,制造出压缩材料的秘密。”

这个说法已经非常接近了。

力学研究所、精度光学实验室的研究报告,没有提到对空间进行的压缩,但原理说的很接近真相。

凭借空间罩积累释放Z波,能做到研究深入到这种程度,确实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针对国外机构的研究报告,国内进行了专门的会议讨论,认为再继续保密已经失去了意义。

于是高等压缩材料公司,发表了一个技术报告,说明了Z波压缩技术的原理。

这份报告发表在了国内杂志上,却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轰动。

Z波压缩技术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利用Z波对于物质进行压缩,压缩到一定倍率就可以让物质维持倍率级别的稳态,不会受到空间挤压的影响。

相关的技术报告并没有提到赵奕的名字,但只要认真分析技术原理,就找到一定和赵奕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