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第2/3页)

三公主当然不能。

三公主噎得一时半会儿没说出话来。她去了巾帼书院读了两年,结果因为大比太难,才又回宫中另请女教习。

许涟漪打了个圆场:“三公主也是好意。毕竟,现在距离乞巧节都不到一个月,若是大比在乞巧节前,准备的时间岂不是更短?”

这话倒是在理,众人面面相觑。

赵滢因为是辅臣之女,比旁人胆子大些,幽幽地问:“我们不想比的,可不可以不比?”

许涟漪微愣。

“我好不容易才在书院结束大比,能在静寄山庄偷得浮生半日闲。要是想着又要在这儿大比……”赵滢沉沉地叹了口气:“就找个人来跟汤圆儿比,不成么?”

薛玉润瞪赵滢一眼。

真的是。就为了一套《相思骨》,丝毫不顾她们之间多年的情谊!要是二公主在就好了,二公主肯定会心疼她。

可赵滢这话,却让很多小娘子们蠢蠢欲动,她们又齐齐地看向三公主。三公主抿了一下唇,迟疑着道:“我觉得也不是不行。”

她也不想比啊。

她只想着从在座的小娘子里挑出一个出类拔萃的,来把薛玉润比下去。

许涟漪对三公主有几分恨铁不成钢。许太后设这样一个局面,当然不是为了让她们比个名次。许太后要的是相争,是嫌隙,是她们背后的家族角力。

但许涟漪还没来得及说话,薛玉润就抚掌道:“三公主所言极是。不想比的,就好好准备香案。想比的人呢,方才许姐姐也说了,时间紧,我们总不能琴棋书画统统都比,不如就挑一样吧。”

“好啊。”赵滢立刻应声,朝薛玉润眨眨眼,示意她挑一个拿手的。

三公主知道薛玉润最擅长下棋,着急忙慌地道:“不许比下棋。”

众人诧异地看着她,不解其意。

许涟漪只好替她圆话:“三公主的意思是,虽然不用在乞巧宴上比,但最好还是像太后所言,热闹些。”

“要图热闹,又不想太麻烦,不如就比乐器吧?”薛玉润也没想下棋,当即就爽快地道:“我弹筝。”

她话音方落,人群中就有一人扬声道:“既如此,那我也弹筝。”

*

薛玉润循声而望。

人群中的少女微微抬起下巴,直直地看着她。

见到出头的人,三公主面露笑意,许涟漪若有所思地低头。

要想在太皇太后、太后和皇上面前露脸,其他人自也有想要吹笛拨弦的。可她们大多一定会避开薛玉润选的乐器,像这样直勾勾地要跟薛玉润相争的,实在是绝无仅有。

余下众人则面面相觑,悄悄地离此人远了些。

无他,出头的人是先皇后的侄女、皇上的嫡亲表妹,顾如瑛。

要论跟皇上亲缘的亲疏远近,顾如瑛比许涟漪和薛玉润都该更胜一筹。

只可惜,当初四大辅臣里没有顾家,顾如瑛没跟皇上自幼定亲。否则,兴许这皇后之位该是顾如瑛的也说不定。她们可没有顾如瑛这样的身份,不想无辜被牵连进这样的争端里。

赵滢咬了一下唇,问道:“顾姐姐最擅长的,不是琴么?你每次在书院大比,弹琴都是第一。要不,顾姐姐还是弹琴,不要弹筝吧?”

“这样的场面,顾姐姐原也用不着弹琴。”三公主瞥了眼薛玉润,自觉有人能压她一头,总算能心平气和地笑道:“蒋山长素手妙音,琴音《高山流水》名震天下。顾姐姐可是深得蒋山长真传的。”

顾如瑛对上名不见经传的薛玉润,弹琴简直就是杀鸡用牛刀,太过大材小用了。

三公主的话,说出了其他人的心声。

尽管钱夫人被太皇太后邀请入宫教导薛玉润,可钱夫人远不如蒋山长那般颇负盛名。而且,她们都知道顾如瑛于弦音一道极有天赋,琴、筝皆有涉猎,在同龄人之中,无出其右。

时人都觉得弹琴比弹筝更难,顾如瑛弹琴的造诣已如此之深,更何况弹筝?

许涟漪捏了一下帕子,也劝道:“顾姐姐,薛妹妹毕竟比我们都小些。若是想换一样乐器,也无妨吧?”

“我喜琴也喜筝。”顾如瑛没有如三公主期望的那样落井下石,她看向薛玉润,沉声道:“若是薛妹妹想换成弹琴,我也奉陪到底。”

这明晃晃的相争到底、毫不相让的意味,让先前离得远远的小娘子们,都抑制不住好奇的心思,时不时地往薛玉润身上瞥。

她们都想看看这位年幼失怙、养在深宫、声名不显的未来皇后,究竟会不会接招。

薛玉润当然是要接招的。

她还心心念念着钱夫人手里的话本子呢。

更不用说,她身为钱夫人的关门弟子,也断不会畏而不战。

“不换了。”薛玉润打定了主意,道:“就弹秦筝吧,秦筝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