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战局(第2/3页)

“那将军你……”

项楚抬起头,望向天空,像是回答李昧,又像是在回答自己:“既然见识了高山,总要试着去见见高山上的风景,不是么?”

一声嘶鸣,项楚胯下的黑色战马已经人立而起,随后猛然撒开脚步,如风一般向着与唐军撤离相反的方向奔去。

“将军!”李昧怎么也想不到项楚居然会在这种时候离去,但还没等他的喊声发散出去,项楚的身影已经被淹没在乱军之中。

接下来的声音只能被微薄冷峻的嘴唇压回到喉咙里,李昧深深地看了一眼项楚消失的方向,心头一阵灼热,随着一声厉喝,他的眼神坚毅如铁。

“全军听令!变阵,随我冲出重围,尽快与另外几支队伍汇合!”

国事为重,他自认没有项楚那样的军事天才和强横实力,但他十分清楚自己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既然项楚不在,他便是三军统帅,他得为这些浴血奋战的唐国儿郎负责到底。

抬起头,那片黑云的阴影覆盖到他的脸上,令他的脸色一片灰暗,翻滚的云层里时不时传出几声低沉的咆哮,像是预示着某种不凡之物正藏身其中。

对于这种不可揣测的存在,李昧向来不缺乏敬畏,但他强行让自己灵台清明,知道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鸾凤,或者化身鸾凤的那个女人身上,一旦期待落空,所料非所愿,那付出的可不单是自己和在场军士的生命,更有可能是唐国的将来。

他必须离开。

催动战马之前,他低头喃喃:“将军,虽然我对你怀有一份敬畏,但等到我回朝,必定会在朝中弹劾你,希望那个时候,你还能活着站在国主、娘娘的面前。这不是私仇,而是……为国尽忠。”

只是身处前线的他还不了解,此时此刻,唐国定安城正在发生一些事情。

虽说项楚在墨家境内歼灭赵宽的七万人是一场大胜,足以让举国为之振奋,但随后项楚在锦州之战中接连失利,坊间已经开始传闻,说他对大将军位置极为贪恋,至今无法坐上那个位子心中早有愤懑,因此才故意以这种态度向朝堂示威。

项楚手中握有唐国二十万重兵,这已是唐国大半的军事力量,而他向来不是什么谦恭的儒将,反而是桀骜的雄狮,一旦心志与忠诚出现偏差,足以成为唐国朝堂的一大毒瘤。

阴谋论一些的,则是编排起他私下悄悄跟墨家达成了协议,继王玄微被罢免之后,墨家上将军之位空悬已久,他将会以这二十万唐军的性命作为自己投靠墨家的投名状……

当然,这些消息的背后,其实都蕴含着一些隐秘的影子,其中有一部分是王玄微留在唐国的一股力量,另外一部分却是那位刚刚接任定安城谍报组织的景雨先生。

离开锦州的时候,王玄微就已经定下了这件事情,只是不知道这个计谋的产生,是否跟他在墨家经历的一系列事情有关。

对于杨太真来说,项楚是一头猛兽,放出去吃人的同时,自己也有受到反伤的风险。

这也是为什么此次出征,明明项楚是三军统帅,却依然会被李昧这样一个下属牵制。

尽管从表面上看,唐国朝堂依旧平静如故,但以杨太真的多疑,恐怕这件事情不会仅仅止步于谣言那么简单。

随着战场上的两军在心照不宣之中达成了一致,这场“围歼”自然也就成为了“被突围”,不过唐军的行进速度并没有预料之中的那么快,反倒是让张明琦有些奇怪。

“这是为何?明明我军已经让开了道路,他们看起来却是一点都不着急离开,反倒是像闲庭漫步一样缓慢。”

高长恭听着张明琦的疑问,微微一笑,对于这个后辈,他向来不吝做出指导:“我猜这是李昧的主意,若是按照项楚的风格,不动则已,动则如火侵略,就算是要撤离,也不会瞻前顾后。但李昧却不同,这个将门子弟,虽然说兵法造诣不错,但用兵谨慎,少有冒进之举,他也是怕我军让开道路只是假象,防止我军趁他们撤退之时袭击罢了。杨太真之所以选他来制衡项楚,想来也是因为他的谨慎,希望能在必要的时候制止项楚。”

“原来如此。”张明琦恍然大悟,一时间脸上露出几分讥讽,“杨太真真是脱裤子放屁,用了项楚又不敢信他,既然不信,又为何要用?且不说李昧是否能成功节制项楚,就算成功了,只会项楚心中有更多不满。”

“不满?他或许会不满,但据我所知,项楚心里可从来没有他那位娘娘,甚至他的心里都没有那位喜欢喝酒作诗的风流国主。那是个心中只有自己的人,既然如此,让他不满又如何?我猜想,杨太真用他只是因为他确实有能力带领三军打一场胜仗,却并不想要养着他成为日后唐国的心腹大患。”高长恭淡淡地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