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我打工供他上大学?14(第2/4页)

“袁生!如何,您要着方才那位小姐地联系方式没?”汉斯匆匆从车上跑来,难掩兴奋地问。

袁冬青并未理睬烦人的助理,径直回到车上,让司机直接开车去村尾。而眼巴巴跟回车上的汉斯还在后座浑浑噩噩地自言自语不敢相信世上竟然真的存在这种绝世美人,嫉妒未来谁能成为美人的伴侣。想也知道,他自己是没希望的,汉斯偷眼瞧来下副驾驶座上的袁冬青,依然笑容温和平易近人,但对他了解置身的汉斯已经从袁冬青情绪的微妙变化中感受到了他势在必得的决定。

也是,如此美人,怎么能蹉跎在此。希望集团对袁氏来说,不过是个刚刚长出点膘的小虾米罢了,怎么配拥有美人的青睐。

方深走了,他把那封方槐写给青青的信放在方槐树芳,除了身衣服和方槐兑好的存折离开了。方家两个小弟在镇子上读初中,平时不住家中,方家只剩下方槐一人。

吉普车停在方家门前,还没等几人敲门,门已经被一个高大英俊的青年男人从里面拉开,“袁先生,请进。王省长刚刚打电话过来,我本打算去省城和你面谈的。”

袁冬青早就听说希望集团的总裁很年轻,却没想到对方会是面前英俊儒雅的模样,今日内地给他的惊喜是在太多了,与港城报纸电视上播送的没有半点相似之处,“哪里,是我一心想促成袁氏与希望集团的合作,自然该表现出些诚意。”

一行人进入方家。另一边,李家屯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将莲藕堆放在岸边,等青青将竹篓拿来更高兴,简直像做了什么大好事的英雄一样,让青青和林芬芬几人先挑大的。林芬芬哭笑不得,只得和青青一道将莲藕装好,冯浅浅在一旁挽着两人的手开怀大笑:“可不要小看我们的成果,莲藕可是好东西,在城里很少有机会吃到哦!等以后希望集团总部搬到省城,再想吃李家屯的藕就不简单啦。”

孩子们欢呼雀跃着,并不理解冯浅浅说的希望集团总部搬到省城的含义,他们只知道现在的生活太美好太幸福,吃好住好喝好还可以跟小伙伴们一起玩耍长大。

青青摸了摸离得最近的孩子毛茸茸的脑袋,淡淡微笑,或许很快,这些孩子就要离开李家屯、离开三乡镇,悠然的乡村生活即将远离他们。

港城袁氏家族在东南亚乃至世界财阀家族中亦赫赫有名,涉及的产业几乎遍布全行业,袁冬青负责的是其中全球连锁酒店餐饮产业,他本以为作为袁氏餐饮的名头,来找方槐签订合约是件很简单的事。但方槐这个没什么背景白手起家的青年竟然一口回绝了他的合同,袁冬青不理解,不过当然也不会上赶着,谈生意这种事你来我往地出招才是常态。他带着助理汉斯在三乡镇的旅馆住下,一改刚开始谈生意的姿态,仿佛只是来旅游一般。

现今的希望集团总部就在三乡镇,青青偶尔会作为宣传部传说中的部长受邀过来开会,通常是搭乘方槐的顺风车过来,在镇上遇上过几回那位港城商人,袁冬青对青青的兴趣显而易见,即使不与方槐谈生意也兴致勃勃,很是高兴能和这位美人在路上偶遇。

李小姐称呼方槐为叔叔,袁冬青想,显然他们并没有任何男女方面的亲密关系,他追求她,并无不妥之处。美人和工作合约,他此行总要得到一样。

三乡镇这些年背靠希望集团大力发展基础建设,但到底只是县城下的一个镇子而已,人口基础和政府财力在这,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大城市的发展,更别说资本扎堆的港城。

林芬芬和方槐他们在总部开会制定搬离三乡镇的日期和计划,青青这个闲散人员直接溜出来,背着相机在大街小巷游玩,镇上已经有不少老房子都拆迁建成了社区楼房,想留存些影像就得趁现在。

书店门口坐着卖糖葫芦的大爷,不少小孩都围在旁边一边吃糖葫芦一边看书店里淘来的连环画册,青青也买了串糖葫芦,在书店里挑选相册,书店里文具书本掺杂在一起,一些新生产的相册堆在显眼的地方,这些年人们日子肉眼可见变好,几乎所有人家对于进照相馆拍照留念都情有独钟,每年都要去一趟,相册于是成了畅销品,家家必备。

相册下脚写着广州制造,还是国营厂商,用料很好,青青挑选了一会儿,拿了本蓝色和棕色封皮的,回到前台结账时正打算问问老板有没有新胶卷售卖,身侧就传来熟悉的声音,“李小姐的爱好是摄影?巧了,我在英国时读书时正时摄影社的成员,工作后很久没碰这些兴趣爱好,今日见李小姐把玩相机,倒是勾起了不少念想。”

正常人现在就会问他在英国留的什么学,摄影社又是什么组织,但青青显然完全不会产生什么好奇心,她对袁冬青笑笑,“如果袁先生想念摄影的话,可以从镇上的照相馆租赁相机使用,价格应当时袁先生能负担得起的。我要先走啦,下回见面再聊。”于是在书店老板遗憾的注视中,美人脚步轻快地离开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