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第2/4页)

约莫一刻钟后,李孝儒目光落在不远处的山道上,面上怡然之色消失,转而面露诧异。

他还以为自己看错了,连忙揉了揉眼睛,再去细看。可再看之下,从山道上和一名貌美夫人携手下来的人,还是琰郡王!

李孝儒大惊,琰郡王不是在知府衙门吗?眼前这是怎么回事?

看琰郡王身边的那名女子,想来便是琰郡王妃,夫妻二人缓步慢行,说笑不止,一副极恩爱幸福的模样。

李孝儒嗖一下转头,扔下一串铜板,转身便钻回了轿子里!

进了轿,李孝儒这才揭开轿帘一个角,重新细看。

那人确确实实是琰郡王无疑!

“忒!”李孝儒暗斥一声。

难怪这么久以来,就只有早晚才能见着琰郡王,白日里无论去递什么话,都见不着人,敢情人白日里压根不在!

李孝儒这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他那小院的屋子,有一扇窗户是连着衙门外墙的,若想偷摸跑出去,别提多方便。

好啊好啊,这些日子,他以为琰郡王天天在,每日兢兢业业,战战兢兢的在衙门处理政务。甚至有的时候,琰郡王不出来,到了放值的时间他们也不敢走,有一次,甚至等到了夜里子时,琰郡王方才姗姗出来,他们才敢回家。

他还纳闷呢,琰郡王看府志和卷宗,居然如此认真,结果闹了半天,他们全被这纨绔给耍了!

他还一直觉得奇怪,大魏出了名的纨绔,怎么和传闻中半分不像,行事居然如此认真!结果全是样子功夫!

虽然不管琰郡王在不在,他们以后的日子,都会认真处理政务,但想想这二十来日,一直以为旁边守着位爷的提心吊胆,他心里还是极其不舒服。

李孝儒暗自生了半晌闷气,命人起轿回城。

第二日一早,传旨太监要回去,李孝儒一早就过来相送,二人随便说了几句话后,传旨太监对李孝儒道:“那我这就回京了,李大人引我去跟三大王辞行。”

传旨太监说罢,李孝儒面露难色,支支吾吾道:“这……”

传旨太监见此不解:“怎么了李大人有何不妥吗?”

李孝儒只好讪讪笑笑,装作一副很为难的模样,对传旨太监道:“王爷……可能不在。”

传旨太监面露诧异:“怎会不在?今晨亲眼看见王爷进去的,这也一直没见出来过。”

李孝儒只好俯身至传旨太监耳边,低声道:“回中贵人话,其实知府衙门里,我们大家伙都心知肚明,只是不好言说。下官那院子的小屋,有扇窗连着外墙。王爷到底金贵,我这衙门简陋,王爷坐不住实乃寻常。”

传旨太监闻言,恍然明白过来!一时眼露震惊,他还以为他们三大王终于收心了呢,原来压根没有,居然从窗户跑了?那岂不是每日都翻窗两回,从衙门进,又从衙门出,全是做做样子?

这要换成别的皇子,他会惊诧非常,但这事是琰郡王干出来的,就显得格外合理。

传旨太监只好道:“那成,我这就走了。”别去辞行了吧,省得进去人不在,明晃晃的打三大王的脸。

李孝儒陪笑点头,送了传旨太监离开。

传旨太监再次快马加鞭回京,一路上都在犹豫,这琰郡王偷跑出去的事,要不要跟陛下说?

思来想去,传旨太监最后决定,还是说吧,虽知琰郡王怕是会挨斥责,但毕竟他的主子是皇帝,他没道理替琰郡王瞒着,一旦日后被陛下知晓实情,指不定还会反责他办事疏忽。

十日后,传旨太监回宫,一回宫,便即刻前往勤政殿,去给皇帝回话。

此时此刻,皇帝正在勤政殿中批折子,见传旨太监回来,抬眼看了一眼,问道:“此去如何?老三将河南府整顿的可好?”

传旨太监行礼道:“三大王日日去知府衙门坐着,亲力亲为,河南府官风已大幅改善。”

皇帝听罢,心间平静,不知该喜该忧。

而就在这时,传旨太监再复行礼,面露些许难色,开口道:“陛下,有桩事,臣思来想去,还是得跟您说一声。”

皇帝抬头看向他,道:“你说。”

传旨太监面上难色愈盛:“这……三大王虽每日卯时便去知府衙门,夜里很晚才出来。可三大王所处那院子,有扇窗户连着外墙,三大王看似日日在知府衙门,其实……”

话至此处,传旨太监抬眼,偷偷觑着皇帝的神色,有点不敢再说下去。

皇帝明白过来,立时眼露嫌弃,问道:“其实他一去就从窗户跑了是吗?”

传旨太监讪讪点头。

“这老三!”皇帝一声骂:“当真是半点不见长进!”就说,他怎会忽然改了性子,变得如此认真,原来全是表面功夫。

嘴上虽然骂着,但皇帝心里之前那些担忧,却莫名消散,他无奈摆手道:“也罢也罢,左右纠官风的目的达到便好,朕对他没什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