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2/2页)

陈冬目光坚定,“太女要是把这两件事都交给我做,作为一个总览全局的人,心里没数怎么行,我想花两个月的时间,亲自再去走一趟。”

“行,既然你有这个想法,那你顺道再去水泥作坊看看,了解一下生产的流程,这样你才知道,把作坊安置在什么地方才是合理的。”

陈冬兴奋的答应道:“臣明白。”

因为被姜蓁分派了任务,陈冬都来不及参加姜蓁的生日宴会,当即就收拾包袱,带着人出发,第一站就是蓝河县,然后再坐船离开……

【一说治水,陈冬整个人都支棱起来了,称得上是不怕苦不怕累的好官了。】

【陈冬都去办事去了,过几天咱们也该提征调民夫的事了吧。】

【这事必须得农闲的时候做,不能影响到土地。没有红薯玉米这类高产作物,就要开发更多土地才能维持温饱。咱们不能本末倒置,为了修水渠,让老百姓今年饿肚子。】

这个时代的君王为什么恨不得把庶民焊死在土地上,就是因为粮食的产量太低,种地的人要是减少,带来的连锁影响巨大。

看陈冬离开了就没回来,郭凡好奇的问道:“过几天就是太女的生辰,陈冬怎么这时候走了?”

姜蓁淡定的回答道:“生辰过后,我准备在朝廷上重提治水的事。”

“我就猜到是这个。”郭凡叹了一口气说道:“这是利于姜国的百年大计,没有水患影响,姜国的粮食产量就还能再翻一倍,不会再受制于别国,可治水之后,国库就要空好几年。”

他辛辛苦苦的去填国库,转头就看陈冬想把国库搬空,心里的滋味一点都不好受,而且治水是大事,郭凡内心规划的是五年八年才能搞定。

别看陈冬在朝廷上说得轻松,但郭凡作为一个标准的政客,是最熟悉这种套路的,等把钱和人投进去,要花多长时间就是陈冬说了算。

但治水对姜国利大于弊,郭凡就算心里有点犯嘀咕,也没有阻止。

“要不了好几年。修蓝河县那个大坝的时候,你在宋国,不知道也情有可原。按照姜国现在的情况,修大坝和修路一起,三年足够了。”姜蓁说道。

以姜国现在的人力物力,不可能去修什么后世的超级大工程,普通的治水工程,有水泥帮忙,又有足够多的民夫,三年足够了。

“三年?还要修路?”郭凡震惊了两秒,试探的问道:“太女说的是水泥路?你准备把水泥配方拿出来了?”

姜蓁点头:“有这个打算。”

提起修路,郭凡这下也不心疼钱了,说道:“既然公主要用水泥修路,陈冬那边的事就可以先放一放,把国道先修了,尤其是都邑通往大峰郡、长宁郡这些重要边城的路,必须要修,万一边境不稳,调兵才方便。”

郭凡真诚的建议道:“战时运兵,平时也有商人和百姓往来,这条路不能修窄了,至少要修十步宽。只是交通便利之后,各地往来变得更加容易,户籍管理还需要更严格一些才行,不然那些游侠儿只会到处乱跑……”

“这几条国道要是开始修,治水的事情就得往后拖了,陈冬又要再等一等了。”话是这么说的,但郭凡的表情一点都不愧疚。

【陈冬这都等了多久了,郭凡是一点都不心疼自家好友。】

【从人家投靠过来的时候,阿蓁就忽悠他说会治水,到现在他也只在蓝河县摸了一下水,其余时间都养猪种地去了。弄得我都不好意思吊着他了。】

【虽说不能欺负老实人,但郭凡说得也很有道理啊。】

每一样国事都很重要,总要分个轻重缓急才行。

在强敌环绕的情况下,修建国道比修建大坝更紧要。

郭凡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隐忧,“姜国征集大量民夫修路治水,动静这么大,瞒不了各国,我总担心卫国和宋国会借机对姜国发难。”

“我敢这么做,自然有我的底气,等生辰过后,我跟父王要悄悄进山一趟,到时候你可以跟我一起。去见识见识我之前一直挂在嘴边的大炮。”

郭凡一脸期待,“到时候太女可别忘了,一定要把我带上。”

兴奋完之后,郭凡又小声的补充道:“要是大炮的威力没传说中那么大,咱们做事还是悠着点。大不了多花几年时间,慢慢磨。咱们都还年轻,等得起。”

【呵呵,郭凡瞧不起谁呢!】

【不相信谁也不能不相信阿蓁啊,到时候保准惊掉你下巴。】

【朋友们,话别说太满,山里的那个新产品,咱们自己都还没看过呢。】

【怕什么,要相信科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