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第2/2页)

没去深究海浪的看家本领,红豆只询问道:“会养蛇和制蛇毒的能当官吗?”

官不官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俸禄,还能买便宜的官家盐。

海浪思考了两秒,说道:“蛇没啥肉,养蛇应该不行。而且你还不认识姜国字,没办法做官。”

看红豆陷入了思考之中,海浪说道:“你忙你的,我去逛一逛了,买点东西回去。”

红豆看着海浪的的身影停在了一个卖野兔的摊子上,阔气的买了两只兔子,提着兔子耳朵,优哉游哉的大步离开。

“她们寨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富裕了?”红豆实在是忍不住疑惑。

一个人过得好不好,不单单是看吃得怎么养,脸、手的皮肤状态,还有眼睛里透露出来的精气神,身上穿的衣服、佩戴的饰品……海浪明显就是过得很好的那一类人。

红豆同为少族长,很清晰的感受到了双方的差距,小声的喃喃道:“难道姜国百姓现在的日子过得还行?”

“你们在这儿等我一会儿,我再去向海浪打听点事。”红豆一路小跑,追上海浪,询问起了姜国的情况。

海浪也不藏私,分享起了自己的心得,“姜王是个仁君,姜太女也治国有方,姜国未来二十年的日子,应该都还不错。等姜太女不在了,见机不对咱们就跑呗……山里蛇虫鼠蚁多,小孩老人易生病,要是有医者在,族人一年都能少死好几个……”

“你说得有道理。”红豆听得认真。

一位好的君王,就像是一颗闪亮的北极星,百姓和臣子都会被吸引。

哪怕是刚打过一场仗,姜国的人口也还在增长,尤其是边城,总有他国的老百姓悄悄来投奔。

人口是当地县令政绩的重要指标,所以对县里新增的人口,县令都是敞开胸怀接纳。

相比起其他县,蓝河县的人口数量更是暴增到了六万人,新增的人口大多都是由奴隶转成的庶民。

隔壁县的百姓倒是想迁到蓝河县,但条件不允许,蓝河县不会接纳,否则蓝河县的人口又何止六万。

不过就算蓝河县稳住不动,依旧有县令把状告到姜蓁和姜王这儿来了。

“蓝河县县令有点过了。”姜王一边说话,轻咳了两声。

姜蓁忍不住叹气,“父王你还没回宫的时候,我就已经替他们断过一回官司了。蓝河县这边并没有接收周边百姓的户籍,他们只是住在了蓝河县,平时替商贾扛货挣钱。”

商队里有奴隶,以前很少请外人做事,但蓝河县不一样,蓝河县这边买卖的货物多,机会也多,这群原本只能做佣耕的年轻人,现在就做起了搬货工人和掮客,替人牵线搭桥,等攒些本钱,他们也能当坐贾或是行商……

姜王听完解释,理解的点点头,说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几个县令留不住百姓,也有他们无能的原因。”

说着说着,姜王又忍不住咳嗽了起来。

“父王,喝口水。”姜蓁拍了拍姜王的后背,替他顺气,问道:“要不要让太医来替你看看。”

姜王点了点头,气虚的说道:“宣太医吧,胸口闷完,头又开始晕了。”

【这应该是上班综合征吧。刚休了一个大长假,工作的时候确实哪哪都不舒坦。】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大头跟你能一样?大头可爱工作了。】

太医接到召唤,来得飞快,替姜王把完脉之后,就说道:“小问题,我开个温补的方子,吃两天应该就好了。”

“可我头晕。”姜王认真的陈述症状。

太医:“问题不大,不影响王上明日早朝。”

“哎,头更晕了。”姜王闭眼,只觉得眉心一抽一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