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3/4页)

陛下委派了李成义将军负责带人安防,有些事情也要随时与大理寺协调。

只是老李家跟荆国打了半辈子的架,如今要他来保护荆国使者的安全,太讽刺了!

李成义心里憋闷,这差事当的也有些心不在焉。

司徒晟看了看他递来的安防图,随手一点,就指出了破绽。

他看李将军有些漫不经心,便意味深长道:“此乃京城,并非沙场。有道是两国交往,不斩来使,如今陛下急于除弊更新,不想边关生事。李将军,你这差若做不好,只怕祸累全家!”

李将军的眼皮微跳,再不敢吊儿郎当,郑重记下了司徒晟的安防提议,便吩咐自己的随从将这安防图拿给值班的部将调整。

接下来,李成义跟司徒晟闲聊的便是些新近的时事了。

京城里如今最热的时事,便是四皇子的生母——冷宫的静妃娘娘再次搬回了她的景仁宫。

说起这位娘娘虽然年轻时,美貌非凡,可如今也是半老徐娘,按理说陛下跟前时时都有新人,哪里能想得起冷宫旧人?

可偏偏近日天寒,陛下的老寒腿又犯了。

宫里的御医虽然开了方子,却并不管用。

陛下睡得也不安稳,四殿下自告奋勇,病榻前尽孝,趁着父皇睡着的时候,偷偷将一个药包敷在了父皇的腿上。

陛下没有睡着,立刻问他如此鬼祟,偷放什么东西。

四殿下哽咽回答,请父皇赎罪,是他身在冷宫的母妃惦念着陛下的顽疾,自己在冷宫种了没药、独活等药材,又亲收调配了药包,托他带给父皇用,她说这方子陛下向来用得好,如今她见不到陛下,却放不下陛下的身体。

陛下听了老四的话,倒是想起了自己做太子督军时落下的病根,当时还在太子府为妾的静妃夜夜给自己敷药,成宿不睡。

因为这药包的引子,陛下拄拐又亲自去了趟冷宫,却看到昔日雍容华贵的静妃,一身粗衣素发,拿着药镐在临时搭建的暖房里为药材除草。

四目相望时,就算昔日佳人风华不在,却也让人怜惜得老泪纵横……

于是陛下开恩,一纸令下,静妃从冷宫迁回,依旧从了以前的妃位,只是陛下待她恩宠却更胜从前。

说到这,李成义其实是替司徒晟担心的。

当初泰王、四皇子与静妃一起倒台冷了炉灶,可有司徒晟的一份气力。

如今静妃再得恩宠,四皇子的门庭也热闹起来。就连自认为一家独大的太子也开始惶惶不可终日,司徒晟的日子又怎么能会好?

可司徒晟听了李成义的话,却只淡然道:“我当初不过是听从陛下的吩咐,既无私心,又何必怕攀附牵连?”

李成义觉得司徒晟说得有道理。

他乃武将,一向不耐文官的婆婆妈妈,却对司徒晟一见投缘。想来,就是司徒晟这股暴风来袭也岿然不动的淡定让他折服。

不知为什么,每次看到司徒晟,他都觉得此人的风骨像极了一个人,并非眉眼相似,可仪态和说不出的细微处,总是让他产生联想。

算起来,再过两个月,就是那人的忌日了……李成义一时感慨,默默又饮下了一杯。

他们饮酒说话,楚琳琅闲来无事,就回了自己的屋子,躺在床上翻着司徒晟送给她的连环画看。

奈何屋墙单薄,所以他们的谈话也七七八八地落入了她的耳中。

楚琳琅并不担心自己的东家被四皇子清算。

毕竟这“在宫中使气力”的主意,就是司徒晟当初亲自指点给四皇子的明路。

若四皇子没有傻透,应该不会太着急卸磨杀了司徒晟这头能干的驴。

心里这么想着,手里的画册正好翻到了诸葛亮在高高的城门口上大演空城计的一幕。

楚琳琅看了看,觉得自己的这位东家若添一副胡子,再拿着一把羽扇,还真有诸葛先生谋算天下的气韵呢!

不过人家诸葛是拜了明君而鞠躬尽瘁,可司徒晟谋算的又是什么,楚琳琅却一时也看不清。

她以前觉得司徒晟是官迷,一心踩梯子往上爬,应该是野心私欲膨胀之辈。

可如今到了他府上当差才发现,这位日子过得淡薄得很。

平日里除了看书写字,练练拳脚,就是捏捏泥人,压根不是贪图享乐之人。

他本人对官场人脉的经营也是能省则省,够用就行。

她起初做饭偷懒,偶尔会随便拌些小菜配粥,他也不声不响地吃,不会因为菜色简单而沉着脸训人。

从仆役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主子真是好侍奉,怪不得将那个小厮观棋养得如此惫懒。可这倒让楚琳琅有些不好意思,觉得如此白拿他的月钱太不厚道,反而一日餐饭更加用心。

不过他从容在诸位皇子间游走的不动声色,又绝非清心寡欲之人该有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