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4/5页)

谁想到,她如今顶着二十四岁的高龄,竟然入了学堂,结交一批小友,将少女时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慢慢补齐了……

而此时,大厅正中央的贵女们正在热络讨论着三个月后,一批女官即将入宫的事情。

表面看招的是侍奉太后的女官,可是每个人都心知肚明,这次入选的女官里是要选些出色的,填入陛下的后宫。

这批女子入宫便有着与其他选录宫女不同的殊荣。

虽然要三月之后才进宫,可选入的名单已经出来了,陶小姐赫然正在其列,这三个月正是要接受严格的训练,才能入宫胜任。所以陶小姐除了书院的功课,家里还有宫里来的嬷嬷,给她单独上课。

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走个过场,这位陶小姐大抵是要被陛下封妃。

依着她的家世背景,人品才貌,若是将来能生子,那么一直空悬的后位可能也是这位小姐的囊中之物。

是以虽然只是采选女官,陶小姐得了周围一众贵妇的吹捧。

甚至有人露骨夸赞陶雅姝像极了当年的陶皇后,都是如此仪态端庄。

陶小姐得体地微笑,默默听着,隐在袖子里的手慢慢摩挲裙面上一道几乎不可查见的皱痕……

眼看着陶雅姝被人众星捧月,一旁的宜秀郡主有些看不过眼,适时冷笑道:“不过是入宫侍奉太后,做个女官罢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一朝封妃,荣宠六宫呢!”

她这嘲讽一出,满堂静寂,大家都不知该如何接话。

陶小姐向来话少,可是宜秀郡主在这样的场合不给她面子,自然要有理有据地反击回去。

她稳稳一笑道:“宜秀郡主说得是,我等女子也不过是替父族兄辈入宫,在太后老人家的面前尽一份孝道罢了,并无可炫耀的。我才疏学浅,资质平平,能得太后青睐,实在诚惶诚恐。想起那日被太后召见都有些惴惴不安,若是精心准备了一番,却一朝旁落没有被选中,岂不是没脸见人?”

这话说得看似谦虚,实际句句扎郡主的心窝子。

谁人不知,这位郡主当初也入宫去见太后了,很明显云家也想再送个女儿入宫,帮着姑姑固宠。

可惜太后看到名册时便皱眉道:“既然是受封了郡主,便是陛下的小辈,入宫进来作甚?”说完,便将郡主宜秀的大名一笔勾掉。

那日宜秀连太后的面都没见着,就灰溜溜出宫了。

现在陶雅姝这么说,岂不是就明晃晃地嘲讽郡主入不得选?

这话一出,果真气得郡主面色潮红,若不是她母亲在一旁偷偷按着,只怕就要按捺不住,跟陶雅姝正面硬杠了。

眼看着女儿被奚落,那位云夫人也不是好相与的,故意笑道:“能入选自然得诚惶诚恐些,毕竟关系到这一府荣耀能否再续……我家宜秀就不同,没有陶小姐沉稳,就算入宫也得丢丑。不如养在家里,可不敢跟太后她老人家添麻烦。再过些日子,她父亲就要给她议亲了,她可没陶小姐你这么好的福气,能入宫尽孝!”

说这话时,云夫人心里都要笑出声了。

别人或许不知道,当真以为陛下爱重先逝的皇后,所以迟迟都不立新后。

可是他们云家因为静妃的关系,可知道的门儿清。

当年陛下爱重的,既不是正妃陶氏,也非静妃,而是静妃那个早亡的表姐。

至于那位叫方晓念的侧妃早死,似乎还另有隐情,隐隐跟陶皇后有关。

当时年纪轻轻,陛下还是太子,与太子妃从此起了隔阂。

所以这外面一直歌颂神话的“帝后和睦”,还有“陛下因为思念陶皇后而迟迟不肯立后”,纯属扯淡!

又有几个人能知,当年就算陶皇后不死,陛下也差点立下了废后诏书。

那陶皇后也是要脸的,更是为了儿子的太子之位,从来不跟外人和陶家说这些事,只图维持个帝后和睦的假象。

结果帝后二人都不说破,倒让不要脸的陶家沾沾自喜,真以为帝后情深,不忘旧人,如今又要弄个跟陶皇后肖似的陶雅姝进去。

就算她有太后帮衬,进去了又如何?只这一张脸就能让陛下发自内心的厌恶。

内宫就是龙潭虎穴,别的不说,光是大姑子静妃娘娘的手段,就让云夫人心惊胆颤。

幸好太后看不惯云家,将女儿的名字勾掉,不必入宫跟老头子邀宠,只要寻一门乘龙快婿,才是保靠一生。

云夫人想到这,心情分外舒畅,便将话题聊到了女儿将要议亲的事情上去了。

再说厅堂里方才唇枪舌战的时候,琳琅就闲闲抓着一把瓜子,躲在一旁听个热闹。

原来这位一向端庄话少的陶小姐的口才甚好,可见不是个好惹的。

只是云家不知是不是有静妃娘娘撑腰的缘故,那母女二人竟浑然不将或许是未来的皇后放在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