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陈燕:我突然就成侦探啦?(第3/4页)

哼哼,纯手工做出来的,用的还是竹升面的技法,想想这饵丝就好吃。

牛闯把面片擀开,接着用菜刀将这些熟了的米浆片切一下,挂到晾挂面的架子上,这么做是为了让面片尽快晾干。

等彻底干透,面片再次发硬的时候,才能叠起来用菜刀切成丝。

滇南当地加工饵丝的作坊,基本上也是沿用这种做法,不过他们碾压的步骤,使用的是成套的压面机和粉碎机,而不是林旭这样的手工操作。

半小时后,水分已经发干,林旭从架子上将这些米浆片叠放在案板上,再卷一下,接着用菜刀慢慢切下去。

这些类似于宽面条的细丝,就是传说中的饵丝了。

“唔……饵丝看起来没有米线好看啊,米线滑溜溜的,饵丝看起来灰突突的,还没光泽。”

林旭说道:

“米线是生浆煮制,先成型再煮制,所以看起来比较光滑,而这饵丝是蒸熟再加工,卖相自然没有生浆好。”

生米浆能制作的食材很多,比如河粉,比如肠粉,比如米皮,用处广泛,以后不忙了可以细细研究一番。

林旭把切好的饵丝放进袋子里,密封后放到冷库中:

“下午我做点饵丝尝尝,感受一下米线和饵丝的区别。”

沈佳悦问道:

“可不可以做点过桥米线啊?”

“过桥米线需要用老鸡汤,上面飘着一层厚厚油脂的那种,比较麻烦,而且吃起来也就那样,你要真想吃,以后不忙了再做吧。”

过桥米线不算难,无非就是用满是油脂的鸡汤煮米线,吃的时候要把米线从砂锅中夹出来,吹一下再吃,否则容易烫到嘴巴。

原本的过桥,就是跨过一座桥,砂锅里的米线依然烫嘴,但过桥米线风靡那会儿,吃法变得繁琐起来,还有各种各样的规矩。

想想过去遍布大街小巷的过桥米线店,而如今却很难见到,不得不让人唏嘘,过了气的网红美食不如狗啊。

“那我就等着吃咯!”

沈佳悦将那对铁锏清洗一下收起来,林旭见状,对她说道:

“再买两对儿大号的吧,回头咱在店里做一些潮汕牛肉丸子,看看有没有传说中那样比乒乓球都弹。”

“好呀好呀,我现在就买……对了旭宝,今天参加齐思明拜师,你需不需要带礼物啊?不是说这种场合不能空手吗?”

林旭说道:

“我师兄准备好了,不用咱操心。”

对于两个二十出头的小年轻来说,参加这种传统仪式感比较强的场合,多少让人有些紧张。

万一出错,人家笑话的可不是林旭,而是师父高大爷。

所以一定要小心谨慎,免得闹出笑话。

“今天拜师就是个由头,其实重点还是贺家顺清理门户,顺便把齐振涛的师承给捋顺,姓孟的要被连根儿端了。”

虽然烹饪圈没有相声圈那样没有师承寸步难行,但比拼高端烹饪技法时,师承依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目标。

有名师罩着的厨师,天然就比没有师承的高半头。

所以很多厨师明明手艺不错,也挤破头想要拜师,原因就是通过师门的关系更进一步。

在人情社会中,老师傅的一句话,或许比你写一百页的简历都管用。

林旭倒是没这方面的烦恼,因为他直接拜了当世第一人为师,约等于一步走到了罗马,是没人会拿他的师承说事儿的。

而他之所以能在钓鱼台和燕京饭店都吃得开,除了本身的厨艺之外,还是沾了师门的光。

有个好师傅,就是这么重要。

现在,齐思明也准备拜师了,而且还是钓鱼台综合实力前三的邱振华,把齐振涛高兴坏了。

因为他师门的体量,相对于淮扬菜中的邱家来说,多少是不如的。

更何况邱老爷子也是中华烹饪协会的理事长,实力威望应有尽有,绝不会再出孟家那种狗屁倒灶的事情。

这会儿参加拜师宴还有点早,林旭把小厨房收拾一下,打算把沈佳悦心心念的腊八蒜腌上,要快的话,说不定明天就能吃了。

做的时候顺便再录制条视频,给即将放假回家的网友们找点事儿干。

自己做的腊八蒜,吃起来绝对是不一样的。

他跟沈佳悦在小厨房开始架设拍摄设备,同时让后厨那边准备一筐剥好外皮的大蒜。

小两口忙活的时候,老孙头家,则是另一番景象。

老孙头端着打包来的丸子汤喝了一口,有一搭没一搭跟小两口聊着,等吃饱喝足,他带着任杰去了书房。

把门关上后,老孙头拿着一叠照片递给了任杰:

“认识吗?”

任杰看照片上是个五十来岁的男子,理着板寸,穿着皮衣,带着京城胡同溜子那种特有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