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整鸡脱骨算什么?整鸡脱皮才是硬功夫——江南百花鸡!(第3/4页)

虾泥拍扁,再堆起来,用刀背砸一遍,把胶质彻底激发出来。

虾泥盛到盆里,再把猪肥膘拿过来,切成黄豆大小的颗粒。

猪肥膘不能太多,否则口感太油腻,吃起来会有喧宾夺主的感觉。

猪肥膘放进虾泥中,把准备好的火腿拿过来。

这块火腿是最精华的上方部位,刚刚蒸过,鲜香味浓郁。

林旭按照郭继昌的吩咐,将火腿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最后整理一下,切成芝麻大小的小颗粒。

火腿是掺进虾泥中提味用的,切得越细碎越好。

郭继昌看着林旭切出来的火腿末,忍不住赞叹一声:

“厉害啊小旭,这手艺,哪怕我年轻时候也不一定能做到,怪不得当时星海会输给你呢,他的基本功远没你扎实。”

林旭客气道:

“星海比我全面,我比较偏科……郭伯,江南百花鸡的江南,是长三角的长江以南,还是珠江以南?”

这个问题,还真把郭继昌给问住了:

“虽然好多广东的名家都表示这里的江南指的是珠江以南,但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我觉得是长江那边的菜品,最直观的证据就是,这道菜是火腿调味,蟹黄增加口感,蟹粉增加香味……这是浙菜和淮扬菜的烹饪理念。”

把火腿当成盐来调味,是长三角地区的典型做法。

郭继昌说道:

“我觉得是清末年间,大批长三角地区的人来羊城这边讨生活,带来了丰富的烹饪理念,同时也奠定了粤菜的烹饪基础。”

这种观点不是郭继昌想当然的结论,而是有大量证据的。

比如有一大批粤菜都讲究用金华火腿、讲究用大红浙醋、讲究用糖醋调味,这些都是长三角地区的影子。

除了习惯之外,还有直接照搬的菜品。

比如粤菜中的豉油鸡,做法就跟淮扬菜中的酱油鸡一模一样,另外闻名中外的扬州炒饭,也是在羊城成名并走向世界的。

郭继昌说道:

“论历史,粤菜的历史应该是最短的,糅合了鲁菜、淮扬菜、浙菜、徽菜、川菜等特点,还吸收了湘菜中的急火快炒,有了锅气一说……这种融汇贯通,既赋予了粤菜多变的口味,也让粤菜从源头开始,就注入了学习和成长的基因。”

粤菜是国内唯一一个成长型菜系,从清朝末期到现在,一直在吸收国内外优秀的烹饪理念和做法,形成了粤菜特有的烹饪基调。

这是粤菜的灵魂,也是粤菜的魅力所在。

林旭将切好的火腿放进虾泥中,再放入一些同样切碎的蟹粉,加入一些绵白糖,两个鸡蛋清,便用手开始摔打起来。

说起来这百花馅还是挺简单的,不用调味,不用加水,直接用蛋清把虾泥和各种配料搅匀就行了。

搅拌的时候,还要不断摔打,尽可能让虾泥起胶发黏。

郭继昌说道:

“这百花馅用处很大,网友们可以在家试着做一做,很多菜中都能用。”

林旭笑了笑:

“您再提醒,大家也只会放进收藏夹里吃灰。”

把馅料打好,蒙上保鲜膜,放进冰箱冷藏室进行腌制。

接下来,就是这道百花鸡烹制中的重中之重了——整鸡脱皮。

很多人都觉得给鸡去皮没什么难度,至少没有整鸡脱骨难度大。

然而事实上,想要把一只鸡的鸡皮完整的脱下来,其难度并不比整鸡脱骨简单,甚至比脱骨还要难。

因为脱骨是从脖子下面开口,把鸡的身体往外翻,翻的过程中去掉骨头就行了。

而整鸡脱皮,是需要小心将鸡皮完整剥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伤到鸡皮,一不小心就会翻车。

更何况这道菜要用鲜鸡脱皮,难度相对更高一些。

把准备好的鸡拿过来,林旭没有着急脱皮,而是先用食盐在鸡皮表面认真搓洗一遍,将鸡皮搓洗干净。

脱下来的鸡皮是没法这么清洗的,所以要提前处理一遍。

而且这么搓洗一遍,鸡皮的口感更加脆嫩,吃起来也更加美味。

搓完再用清水冲洗一遍,接着擦干鸡肉,开始脱皮。

先把脖根的鸡皮切开,接着将整只鸡从胸腔到腹腔切开,然后换成小刀,一点点将鸡皮从鸡身上剥下来的。

剥的时候要带着鸡的皮下脂肪,但不能带肉。

另外鸡翅膀要带上,这是吃鸡不是鸡的重要标志。

除了鸡翅,鸡头也要切下来单独煮一下,上桌时会摆在盘子里做装饰。

鸡皮剥下来后,郭继昌看了看,对林旭的手艺赞不绝口:

“不错,剥得很干净,这样的鸡皮最适合做百花鸡了。”

说完,他拿起提前准备好的竹篾网,把鸡皮铺在上面,彻底摊开后,用细长的竹签将鸡皮固定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