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我与明教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回忆(第3/4页)

陆炳对于除去仇鸾,语气里也有自豪,但提到白莲教在塞外的势力,又有叹息:“这等恶贼把持边关,上行下效,军中将领只知盘剥士兵百姓,不知保家卫国,许多人饱受摧残,不堪其苦,跨越长城,投了鞑子……”

李彦默然。

每逢乱世,都有百姓为了求生存,宁愿逃去蛮夷之地,也不愿待在中原。

比如隋末之时,就有大量汉人逃去突厥,后来贞观年间,李世民还特意将汉民从突厥人手中迁移回来,增加人口。

但明朝如今还不算王朝末年,大量边民外逃向蒙古,就实在触目惊心,一方面是官吏腐败,明军在噶人头的军功政策下,特别喜欢杀良冒功,倒霉的自然是边境的百姓。

另一方面则是有宗教煽动挑拨了。

陆炳也道:“这些逃民在边境,开辟了‘板升’,此为蒙古语中村庄之意,但他们并没有如蒙古人那般生活,还是如汉人一般农耕求存,之间多有联合,白莲教就是其共同信仰,越来越多的板升之民投入萧芹麾下,势力不断庞大。”

李彦微微点头:“那就难怪会封为国师……”

俺答汗会封萧芹为国师,显然不单单是白莲教,还因为对方确实有了不小的地盘,手下精锐亲兵近万,还有全体板升教民的狂热拥护,可以拉出数万大军,成为边境地区不容小觑的一股势力。

这萧芹还和汪直一样,属于标准的明奸,汪直是领倭寇侵略大明南方,萧芹是领蒙古人侵略大明北方,俺答汗几次入寇,都是萧芹这群白莲教徒为向导。

关键是每次趁着蒙古军入侵,萧芹就通过白莲弟子,在边境军民中散布言论,将板升描述成“有良田万顷,去了后就分土地,耕牛、农具、种子一应俱全,不必向大明官府纳粮,不怕被蒙古人劫掠,也不会再被明军杀良冒功”,简直是世外桃源……

不了解的百姓自然狂喜,等真正逃过去了,才发现摇身一变,成了为萧芹做牛做马,开荒土地,关键是还被大明和蒙古夹在中间,朝不保夕,处境并未得到改善。

远香近臭,人们遭遇了眼前的不平事,往往寄希望于远方能有所改变,结果真正去了,才发现各有各的难处,完全不像想象中的那般美好。

陆炳将北方的局势解释一遍,也往动机上面考虑:“李神医以为,此次是白莲教的邪法?可他们在东南之地,似乎没有如此大的势力……”

“难说!”

李彦正在沉吟,丹房外传来朱四的呼唤声:“先生!先生!”

陆炳精神一振,期待地道:“我能出去见他么?”

李彦点了点头:“可以的。”

丹房大门开启,陆炳迈出,一股香气扑面而至。

朱四见到气色不错的陆炳,先是一喜,闻到香气,又勃然变色,吓得闪电般后退。

“无妨无妨!”

陆炳哈哈大笑:“这是李神医所炼的金丹,过来闻闻,是不是没有那股疯魔般的怪味?”

朱四闻言如释重负,走了过来,咧嘴笑道:“都督无事,实在太好了!”

李彦走了出来:“只是压制,并未根治,苏州那边可有消息了?”

朱四赶忙取出信件:“有的,这是陶公子托我交给先生的。”

李彦展开一看,就见上面写道:“五绝洞内三十七名蛇妖的内丹,不是被外敌夺取的,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

后面又补了一句:“此次主要是我娘亲查出的,功劳全在她!”

眼见李彦看了信件后目露沉吟,陆炳极度好奇,却没有失礼,直到信件递了过来,才赶忙查看后,不解地道:“内丹是蛇妖修行精华所聚,不是被外敌夺取,那又是怎么回事?”

李彦伸手一招,丹房内的架子上,一个玉瓶飞了出来,就见瓶面上贴着标签,上书三个字,“净息丹”。

陆炳动容:“这不是治疗疫病的灵丹么,李神医也练成了?”

锦衣卫是最强的情报部门,对于“净息丹”这种号称能平息疫病的丹药,自然有所关注,但后来陶道人只是咋咋呼呼,又没有多少实际进展,才没有跟进。

李彦摇头:“这是半成品,我之前开了一炉,炼制失败,但由此也剖析了原理,发现这个丹药的思路,其实是在祭‘瘟神’。”

朱四恍然:“五瘟么?难怪以先生的丹道造诣,都未能成功……”

西游世界的瘟神,正是五瘟,在托塔天王和哪吒三太子下界擒拿悟空时,十万天兵天将里面就有“五瘟五岳东西摆,六丁六甲左右行”,这五瘟分别是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五位神祇里面,后人最熟悉的自然是赵公明了,并且诧异他为什么是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