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说的其实是同一个人(第2/3页)

这样下去,他们有生之年,其实也见不到女儿几次,说失去这个女儿是一点都不夸张。

可现在女儿回国了,那就不一样了,只要是在国内,不管嫁到哪里,想见面还是很容易的。

若是能嫁在本地,那就更是意外之喜了。

不光是李父李母这个年过得相当舒心,李水秀也是时隔几年之后重新感受到了春节的气氛,之前几年她一直努力想要融入日本社会,但始终没办法做到,总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隔膜。

如今重新回到祖国,那种舒适感让她明白,异国他乡就是异国他乡,给不了祖国这样的归属感。

过了元宵节后,李水秀便忙着给女儿物色幼儿园,她们这里毕竟只是一个小镇,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有限,达不到她的要求。

别以为幼儿园不重要,好的幼儿园可以给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跟其他普通幼儿园出来的孩子相比,绝对是赢在了起跑线。

对此,李父李母也赞同女儿的想法。

我国的教育真的是两极分化,有的家长是一点都不重视,孩子能读就读不能读就拉倒,家长是不会多管的。

有的家长却又万分重视,从幼儿园开始就一路陪读到大学,在这些家长的眼里,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家里的头等大事,其他事情都得往后排。

李水秀明显就是后者,她的女儿才四岁,已经懂得三种语言,她自然不会让女儿上普通的幼儿园,然后埋没了她的天赋。

最后,经过跟父母的商量,李水秀把女儿带到了省城,在省城给女儿找了一家师资力量非常强大的双语幼儿园。

尽管她离婚分到的钱足够她在省城这里买套房了,但李水秀暂时并没有买房的想法,而是选择在幼儿园附近的小区租了一套房子。

李父李母自然也跟了过来,他们在老家那边其实也没做什么事,夫妻俩的退休金已经足够让他们过得非常舒服了。

如今外孙女到省城这边上幼儿园,他们自然要跟过来帮忙做做饭,接送以及照顾孩子,这样才能把女儿解放出来。

在这边安顿好后,李母才说道:“阿秀,孩子交给我跟你爸就行了,你还年轻,总要找点事情做。”

李水秀点头道:“我知道的,我在回国之前,就有了完整的规划,现在玲儿的问题已经解决,接下来我打算在省城这里开一家日料店,爸妈你们觉得怎么样?”

对于女儿要开日料店,李父李母都不是太意外,他们女儿毕竟在日本生活了几年,也学着做了几年的日本料理,现在回国开家日料店,这是非常正确的思路。

虽然他们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这个国家,但也不能把跟这个国家有关的东西都一刀切,那样的话根本就没办法生活。

毕竟,真要算起来的话,拖鞋、人字拖、塑料伞、安全气囊、汽车导航、笔记本电脑、方便面、蓝光LED(发光二极管)、自动检票机、干电池、电饭煲、胃镜、自动铅笔、全自动麻将桌、变频空调、CD、VCD、blueray蓝光、随身听等等,这些日常用到的东西,都是日本人发明的。

要是真一刀切,那这生活真过不下去了!

当然,反过来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个世界哪个国家敢说不用中国人发明的东西,那生活同样过不下去。

李父道:“我跟你妈都不懂得做生意,反正你是出过国的人,见多识广,你觉得这生意能做,那就去做。”

李母也鼓励道:“是啊,你爸说得对,你觉得这生意能做就放心大胆的去做,家里有我跟你爸在,什么都不用你操心。”

李水秀点了点头,说道:“嗯,我知道,不过在开店做生意之前,我打算先去一趟桂省省城。”

李母问道:“去桂省省城干嘛?”

李水秀道:“爸,妈,其实我早两年就想离婚了,只是因为种种顾忌一直拖着没离,去年之所以能够离婚回来陪你们过年,主要原因是我在日本的时候遇到了国内的一个同胞,是他的劝说才让我下定了离婚的决心。”

李父李母闻言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由于他们都讨厌那个日本女婿,因此女儿这次离婚回来,他们都没有询问其中的细节,反正只要知道结果就行了,过程对于他们来说不重要。

可现在听女儿说起,他们才知道女儿离婚,国内的一个同胞还起了很大的作用。

于是,李父便点头道:“既然人家帮了你大忙,你现在离婚回国了,确实得去感谢一下人家。”

李水秀笑道:“爸,我这次不光是要去感谢他,还要请他帮忙物色个适合我的对象,因为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专门帮人牵线搭桥的媒人。”

李母连忙说道:“阿秀,你带上礼品去感谢他就行了,请媒人找对象的事你先别急,我跟你爸早就有计划了,之前是看你刚离婚回来,我们才没有急着跟你说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