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头一夜

“柴房?”王珏有点不乐意:“盖那个干啥?”

“现在还好,有柴火烧,等到了冬天,或者阴雨天,怎么办?灶房那里不能放太多的柴火,万一烧着了呢?”温润道:“干脆盖个东西厢房,土胚的也用不了几个钱,一间当柴房,一间当仓房。以后刮风下雨下雪的也不怕,一个厢房当读书的地方,你们都要读书识字,再有隔壁的三个孩子,再有一个做客房,万一有客人来了,也有个地方住。”

要不怎么说,小孩儿想的就不全面呢。

“咱家能来什么客人啊?”王珏低头有些抗拒的道:“盖那么多房子干什么?”

“男女七岁不同席,虽然咱们家不用那么讲究,但是等妹妹大了,她也要有自己的闺房才是。”温润道:“现在家里没地方,但是一二年之后呢?妹妹终归是要长大的,大姑娘怎么可能跟咱们三个躺在一铺炕上?”

古代就是古代,男女大防不是没有,只是讲究起来,可大可小。

大户人家还有单独的院落给女儿居住,单独建个秀楼的呢。

小门小户的就不行了,但是也会给女儿单独准备房间居住。

就算是在乡下,莲花坳这种地方,也要有个房间,是给女儿住的,绝对不会男女混住。

“好吧。”王珏同意了。

因为温润打算的长远,他虽然才十岁,但是已经顶门立户快百日了,一些事情还是懂的,为啥要将妹妹送人当童养媳,无非是他们太小了,不懂这些弯弯绕。

温润笑了下,吃过了这第一顿午饭,三个孩子收拾了饭桌,去灶房洗涮碗筷,温润则是将西屋收拾了一下。

其实西屋也没什么可收拾的,空空荡荡的只有一铺炕而已。

炕席倒是新的,其他就啥都没有了,温润将原主带来的书籍箱子都搬到了炕上,为此累了一身的汗。

还有带来的行李,也搬了上来。

他除了嫁妆,就是书籍,还有一大包的衣服。

这衣服倒都是他的,因为秀才可以穿长衫广袖或者是青衣直缀的关系,这些衣服他不带走,没人有资格穿。

不过为了好看,原主的小婶子,还给他做了两身新的青衣直缀。

其实就是为了方便省事儿,也少让人找茬儿,因为他们俩干的这就不是人事儿!

等温润弄得差不多了,东屋里三个午睡的孩子早就起来了。

两个男孩儿去外面看看菜地,顺便喂喂那六只鸡。

王玫就在屋里收拾了他们的枕头和褥子,顺便用个小抹布,擦了擦炕席,这个活儿,她能干。

其实,六岁的小女孩儿能做什么呢?

能做的活儿还真不多,只能负责打扫一下房间,扫扫地,擦擦炕席。

温润出门去看了一下,两个弟弟正在一边将菜园子里为数不多的杂草薅掉,大概是太珍惜这些菜了,他们不允许哪怕是一棵杂草,跟菜争养份。

“好了,回去洗洗手,休息一下。”温润喊他们:“我摘点菜回去,做个晚饭。”

“知道了,哥夫。”俩孩子倒是听话,这就回去洗手了。

温润在菜地里走了一圈儿,薅了一些菠菜回来,做了个蒜泥菠菜,因为中午还有剩下的米饭,他就切了一些咸腊肉,搭配了两个鸡蛋,做了个腊肉鸡蛋炒饭。

出锅的时候,放了一些葱花香菜碎。

三个孩子吃的饱饱的,等到吃过了晚饭,天边还有一丝夕阳的余晖,老王家只有一盏油灯,连蜡烛都没有。

本来王珏是要点了油灯的:“好歹,也是哥夫第一天来家里。”

“不用了。”温润却道:“我不需要那些形式,二弟,收拾一下,过两天,带着三弟跟小妹,跟我去一趟县城。”

“要去找杨大叔借他家的牛车吗?”王珏很快就想到了一个问题:“杨大叔家的牛车,一般跑一趟县城,是给十个铜板的,入城费也得给人家交。”

平时没事儿,莲花坳的人是不会进县城的,跑一趟太贵了。

“嗯,我去跟杨大叔说一声。”温润道:“明天我先去见村长。”

今天之所以没什么人来,是因为大家都在观望,杨大叔杨大婶能来是因为他们俩以长辈的身份关心一下王家三个孩子。

“村长家在中间的位置,那栋青砖瓦房就是他们家。”王珏告诉温润:“村长姓张,我们都叫他张大爷,他家大哥是县城里一个酒楼的掌柜,很多人都知道的,我们去县城,就去那家酒楼外面摆着的面摊儿吃一碗面,马车牛车的就能寄存在那里。”

“我知道了。”温润将蒙着被垛的布单子打开:“铺炕,我们要休息了。”

“哦。”王珏没说别的,温润去了外面,首先将自家的大门给关上了,关的很结实的那种,家里的大门也该换一下,这样的柴扉根本什么都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