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开春迁坟

这两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温家庄出来的,一个叫温源,他是温族长的大孙子,学习很好的那种,但是还没考上秀才,但是明年想下场一试。

一个叫温浪,是温村长的大儿子。

俩人关系比较近,算是隔房的堂兄弟。

同时,他们跟温润,也算是族堂兄弟。

要说他们之间认识,那肯定认识啊!

可是要说他们之间有恩怨,还真是有点儿。

温润别看没了爹娘,还有个不靠谱的叔婶。

可是温润爹娘给他留下了丰厚的家底儿,原主也很争气,自己将日子过得安宁又消停,还考中了秀才……大家一起来上学的,他们俩还比温润大三岁呢,跟许攸一个年纪,人家许攸都是秀才了,温润都是举人了,他们俩还白丁呢!

说是读书人,却没有功名。

考过了一次,考了个零蛋!

这次是准备了两年,决定再考。

同时,他们俩对温润的遭遇,不能说不知道,只不过当时觉得要是没了温润的对比,他们俩就没那么大的压力了,从小温润就是长辈口中的好孩子,读书郎。

将来有大出息!

就连他们的祖父母,都觉得温润好。

这就让这一起长大的男孩子们羡慕嫉妒恨了。

后来温润遭遇了那样的事情,他们俩在书院竟然绝口不提!

甚至后来温润的死活他们都没有问过,要是当时他们拦住了温小叔两口子,也不至于让原主憋屈死。

再说其中一个还是温老七的亲侄子。

难道说他们之间有没有什么计谋,夺取温润的家产?这事儿谁说得准啊?

你看他们在温家庄,能压的下温家庄人的闲言碎语,能缩头装乌龟,假装自己没事儿人一样,到了这里你试试!

能在县城书院里读书的人,肯定是从小就读书识字明事理。

他们忽悠父老乡亲那一套,在这里不好使,因为他们是读书人,脑袋瓜子聪明着呢,可不是那群好糊弄的愚民。

也不是他们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的族人。

在座的哪一位不是头脑聪明,心思敏捷的人?

他们俩拎着两个礼盒,本来一脸笑容的来给山长拜年,结果赶上了温润也在这里。

其实他们俩,真不知道温润能来。

毕竟温润年前连换了县令都没出现,也没人打听,可见他那个地方,得在犄角旮旯里吧?

所以他们这才大大方方的上门来拜年,顺便请山长给帮个忙,找人给他们作保,也好考试啊。

温氏一族五个人读书最有希望,除了他们俩,还有三个,那三个都是版大的少年,要想科举且等着呢。

只有他们俩,在书院里读书,且有希望科举。

村里人也在大力的培养他们,只要他们考上秀才,就有望考中举人,只要中了举人……那么他们就不怕温润了。

这就是温家庄现在的态度。

他们已经明白,温润是不会回来了。

“山长,我们来给您拜年。”温源到底是当大哥的,年纪大一些,且从小跟在祖父身边,耳濡目染,有点厚脸皮,拉着有些尴尬的温浪上前,先拜年再说旁的。

人家是以学生的身份来拜年的,吴山长也不能撵人啊?

一顿寒暄下来,俩人的表现倒也得体。

可惜,在他们进来拜年的时候,温润就跟不认识他们一样,从他们身边走了出去,跟着她的是许攸,还有两个秀才。

这三个人是秀才里的廪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原主以前也是廪生。

其他不是秀才的人,也跟着出了门,他们去了吴山长家的堂屋那里。

吴山长家的堂屋,那可比温润的老王家堂屋好太多了。

首先就是这正北墙上,挂着一大幅的画,画的是《桃李芬芳图》。

因为吴山长是教书育人的教谕嘛,挂这幅图正正好。

两边写着一副对联:桃李满天下,绿野追唐裴。

这是宋代陈宓的《谢朱宰赋南园二十韵》里的最后一句。

很适合吴山长呦!

下面放着的供桌,上头摆着两个很漂亮精致的双耳花瓶,里头插着鸡毛掸子。

还有一对儿小一些的花瓶,是一对美人瓶,比温润那个好多了,里头插着的是盛开的梅花,红梅,黄蕊,散发着一点幽香。

然后是一张长方形的桌子,上头放了花生瓜子等干果的高脚摆盘。

两边是官帽椅,很大的那种,这是主人的位置。

这种官帽椅温润知道,因为这种官帽椅是有南北之分的,南方的这种又叫“文椅”,特征是扶手和搭脑不出头,向下弯扣相交的枨子,显得更为圆润含蓄、灵巧秀美。

而两边衍生出来的八个茶几,十六个座位,全都是圈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