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张炳,张映灯

“这么早?”辛县令一下子就站了起来,一脸的惊讶:“这才过了辰时!”

也就是上午十点之后吧。

温润也赶紧站了起来:“快!大家都出去准备好,另外,将东西收拾一下,还有,快点去通知吴山长他们过来。”

十里地左右的话,以现在这种速度,估计也就半个时辰左右就到了吧?慢的话,一个时辰也就差不多了。

所以大家要准备起来!

半个时辰之后,就见到了吴山长他们。

大家准备的差不多了,路的尽头也出现了车队。

好么,这前头骑马探路的就有七八个,后头十几辆车子,有乘坐的还有拉行李的,这队车子后头,隔了不远,就有另外一个队伍。

前头那队伍一看就是一起的,因为不管是骑马的还是驾车的都是一样的服饰。

后面跟着的另外一队就不一样了。

五花八门的打扮,有坐马车的,还有干着骡车的,后头还有大量运送行礼的板车。

唯一的好处就是这些人都很干净,里头作为主人的那些,一个个都文质彬彬,斯斯文文的读书人。

其中有举人,有秀才,也有一些没有考取到功名的读书人。

但是这些读书人一个个都很年轻,并没有什么白发苍苍的童生。

前一个队伍的最前面,是一辆精致的带棚子的马车,车子到了竹亭前,停了下来,赶车的车把式穿戴利落又整齐,停了车子之后,麻利的拿了脚凳出来,放在了马车旁边,这才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人,拉开了车厢门口挂着的湘竹帘子:“老爷,我们到竹亭这里了,好多人在啊!”

“嗯。”里头一个声音发出来:“下车吧。”

“好的,老爷。”小少年应该是贴身的小厮,蹦跶下了车子,才有模有样的扶着老爷下车。

温润本以为,张炳这样的翰林,最起码也得是个温文尔雅的样子,可是他见到了什么?

这位张炳学政,身高八尺,倒是挺瘦的,穿着一身便服,是一身竹绿色的长袍广袖的大衫,穿在他身上,有点亭亭玉立的意思,气质都是文雅。

关键是,这人看着年纪应该不大吧?却留了一嘴的胡子!

好吧,古代人管这个叫“美髯”,但是这位的美髯,让这个人看起来更加的仙气飘飘。

风一吹,掀起了他的袍角,身上的各种零碎也不少,是个标准的中年美男子。

“见过学政大人。”辛大人是穿着官服的,身后跟着县丞和县尉,一群师爷们,以及吴山长他们,温润站在后头,跟着一起作揖弯腰,行礼问好。

“诸位客气了。”学政大人的态度很和气:“远照啊,你我还是挺有缘分的呢。”

“大人客气了。”辛明大人笑了笑:“当年本官还在您的手下观政过一段时间,受益匪浅啊。”

观政,就是进士们成了贡士之后,进入翰林院,跟着前辈们观察政务,看朝廷是怎么运作的,查看各种文书,其实就是学习怎么当官,处理一些卷宗,甚至是起草一些诏书,更多的是官文。

当然,这个时候,也是这些新丁们,跟着老手们学习的时候。

什么都要学,有相处好的,自然会教导的仔细一些。

有那脾气不好的,不受人待见的,那就只能自己摸索。

辛明当时肯定是跟这位大人认识,但是好像没什么交情,毕竟翰林院里人很多,各个脾气都不同,都有自己的小圈子。

他这么说,只是客气一下而已。

“来来来,给您介绍一下,这是本县的县丞……。”辛明大人开始介绍大家伙儿。

尤其是吴山长,这可是他们永宁县的书院山长。

对其他人态度淡淡的,但是对吴山长,张炳大人却很热络:“吴山长辛苦培育这桃李芬芳,真是让人佩服啊!”

“大人客气了。”吴山长其实很自得自己的成就。

虽然不说桃李满天下,可他从当先生一直到当山长,也是教导出来一些人才的,不多,但是有。

一顿寒暄之后,大家才各自上了车,领头的还是学政大人的车架,直接去了永宁书院。

进了书院大门,就是吴山长他们带路了。

直接带去了书院的那片竹林。

书院里是有一大片竹林,就在书院的后山,也相当于是书院的后花园。

只不过,这里是一大片竹林,还有一片荷塘,这里是培养书院学生们,学习音律,培养诗词歌赋的地方。

因为风景好啊!

以前这里是一大片竹林,伙房甚至会在这里挖竹笋,做成菜给学子们吃。

现在么,这一大片竹林,全部被一人高的竹木篱笆给围了起来。

门口同样用竹木大门开关,现在就是打开的,这里修建了一条三米宽的青石板路,蜿蜒而入竹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