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鸿升小文会

不管温润怎么不想去,还是被许攸这个家伙拉了起来,让人给他梳了头发,洗了脸,换了衣服,连鞋子都给他套在脚上了。

然后被匆忙的拉出了门,上了马车,直奔鸿升酒楼。

在车上,许攸跟他说:“今日考核,不少人都发挥失常,幸好我们几个还行,没那么分心,后来才发现,应该是学台大人的意思,我们表现的还行吧?但是今天晚上的小文会,你可得去,永宁县作为东道,就你一个举人。”

其他的都还是秀才呢。

“不是,你们这个文会,怎么还叫个小文会啊?”温润看了看外面,这个时候正好是夕阳西下,挂在山尖儿上的时候。

“因为就是几个举人和一些秀才参加,十几个读书人也去,没有一位大人在,我们就是想聚一聚。”许攸告诉温润:“你现在可是我们的领头羊,不能不去,而且要作为东道主,招待他们了,鲁老板已经让张家大哥过去了。”

这个时候,鲁明不方便出面,但是可以让他们家的总掌柜,张富贵去啊!

他跟温润是一个村子的,又跟他熟悉,正好去帮衬一二。

鲁明主要是有些忙,而且他主要跟的是学政大人,要跟府城那边的嫡支本家有所联系,方方面面忙的几乎是脚不沾地。

“行,我知道了。”温润能说什么?

这个时候,是他们永宁县所有人都要抱团的时候。

别说没有什么恩怨,就是有,也得先放下。

到了鸿升酒楼,好么,鸿升酒楼简直是人声鼎沸啊!

“没清场?”许攸一掀开车厢的帘子,看到那热闹的酒楼,就皱了皱眉头。

“清场干什么?”温润准备下车:“大人来了清场,咱们谁有官职在身?清场?只有大人们来了才清场,咱们可不能那么做。”

“是我没有多思。”许攸不愧是考了秀才的人,并且他出门去游历过,虽然时间短,可是也见过世面。

一下子就想明白了温润话里的意思。

俩人下了马车,门口竟然站着张大哥。

看到他们俩,顿时就笑了:“你俩来的挺早啊!”

“张大哥,你怎么站在门口?”温润看到他也笑了起来:“你这可是总掌柜啊。”

“总掌柜也要来伺候一下你们这群才子啊。”张大掌柜笑容满面的道:“我已经让人特意准备了一些,比较文雅的菜,适合你们用,还有备了文房四宝,想吟诗作对,或者挥毫泼墨作画的都行。”

“好,那就麻烦张大哥了。”温润看了看外面,这个时候,也就是华灯初上,天边一抹夕阳余晖:“不知道能来多少人。”

“今天你们在二楼,那里都清理了出来,可以看到街面上,一楼有正常的食客用餐,对了,我特意带了一批桃花酿,你们尝一尝,是今年春天新酿的,滋味不错。”张大哥将俩人引进了酒楼。

二楼原来都是雅座,现在雅座全部靠边儿了,清空了一块地方,尤其是临窗那里,有好几个长条案几,上面放了文房四宝,还有上好的空白挂轴。

虽然是酒楼,可没有多少饭菜香,因为这座酒楼里头摆放了很多早开的菊花,秋海棠等等,一股淡然的花香,冲散了本就很淡的饭菜香气。

温润路过柜台,扫了一眼菜牌子,顿时脚下一个跟呛。

以前的菜牌子上,挂着的是红烧肉的那个菜牌子,改了,改成了东坡肉。

原来挂着红烧狮子头的菜牌子,改成了葵花大斩肉,其实是一个东西,但是这葵花大斩肉是古名,听起来就是那么的文雅,这是隋炀帝下扬州的时候,扬州奉上的美味佳肴。

原来挂着清炒笋片的菜牌子,也改成了清炒玉兰片儿。

是挺文雅的,这菜牌子都给换了。

上了二楼,很不错,二楼布置的也算是雅致了,除了菊花和秋海棠,还在角落里摆了几盆兰花草。

二楼已经有了几个人在了,一边品茶一边说话,谈不上什么高谈阔论,但也言之有物,说的是四书五经的释义,但都是短句,长的没有,大家一般都在交流一下各自的心得。

看到温润他们来了,几个人都先行礼,温润一一还礼,这都是熟人,他们都认识。

他们刚到,又有人来了。

二十几个人,都是来自永安县,永安县是最靠近江岸的一个县城,那里水路发达,南来北往的船只如梭。

经济发达,这人才培养上就很下力气。

前文说过,永安县是新置的一个县城。

什么都是新的,好的,人也都很年轻。

这二十几个人里头,有七八个都是举人,剩下的也都是秀才。

他们刚到了没一会儿,才相互见礼,寒暄过了之后,又有永丰县的人来了,同样十几个,几个举人,十几个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