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邓辉,邓耀祖

“是啊,父母为了我,也是费尽心思。”许攸感叹道:“我这婚事,颇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

可不是么,他只是个秀才,许家也只是本地大户,最多的就是土地了,可土地这个东西,是靠老天爷吃饭的,老天爷给脸,就丰收;老天爷翻脸,就遭殃。

许家的家业,也是攒了三五代才攒起来的,许攸读书上天赋并不高,能考中秀才,也是厚积薄发,他比温润大,却比温润考举人的时间晚了三年。

“你呢?你那私塾听说办的不错?”许攸也下了一子:“有很多人家都听说了的,不过到底能不能有孩子考出来啊?要是没有可不行。”

私塾不像是书院。

书院这是朝廷立的,私塾那就是自己开的;书院有朝廷背书,且一番考核都有一定的制度遵守,又有经验丰富的先生教导。

莲花坳本来就小,那些孩子估计也是良莠不齐,年岁不一,温润要一口气教导所有的孩子,哪怕他不需要束脩维持生活,要不教导出来一两个,恐怕会有非议呢,说他耽误孩子们的光阴。

“有,还不少呢!”温润低头喝了一口茶:“我打算三年之后叫他们考秀才吧!”

那个时候,王珏跟王瑾都还不大,考个秀才回来,再过三年考个举人。

要多多的读书才行啊。

俩人这么闲聊着,下着棋,偶尔还要书童去添点热水续茶。

混到了中午,他们没去饭堂吃饭,而是书童打了饭菜来给他们俩,在这里吃,总比在饭堂,跟一群人寒暄着强。

午饭也简单的很,凉拌笋丝,清炒白芹,清蒸螃蟹和白斩鸡。

汤是鱼丸汤,鱼丸里包着虾仁儿呢,不过是淡水虾。

“这还有螃蟹?”一个盘子里,四个大螃蟹,两公两母。

“饭堂的做饭人说,今天在集市上看到有几艘船只的河鲜不错,故而买了很多来,给大家伙儿尝尝鲜。”书童又拿出来两个用荷叶包着的东西,打开一看,好么,原来是荷叶包饭:“这是今天特意做的,说上午诸位才子们在欣赏残荷与锦鲤,故而做了这荷叶包饭,算是应景了。”

“我觉得自打这学政大人来了,饭堂那边的厨子都兴起了,做饭都讲究起来了,再也不是对付咱们这帮读书人的时候啦!”许攸开玩笑的道:“看看,荷叶包饭都弄出来了。”

“他们明天八成是要做竹筒饭啦!”温润想到学政大人爱竹如命的性格,不由得笑侃了一句。

“竹筒饭是什么饭?”书童好奇地问:“用竹筒做饭吗?”

“就是用竹筒做成的饭,是云南那边的风俗之物。”温润笑着告诉他们主仆,什么是竹筒饭。

主仆二人听了之后悠然神往了一下,就低头吃饭了。

温润只是随口一说而已,没有多想。

书童将饭后的餐具送回饭堂的后厨,正好赶上胖胖的厨师在绞尽脑汁的想着,明个儿给做什么吃的啊?

吴山长的意思,是要翻新花样,不要让学政大人吃腻了。

可翻来覆去就这么多的菜肴,该做的都做了,还有什么新鲜花样呢?总不能老是给学政大人吃笋啊?他又不是竹熊。

恰巧书童来了,小家伙儿长得可爱,嘴巴甜,能说会道的,要不然也不会在后厨这里讨要到热水泡茶,还不止一壶。

看到胖大厨犯愁呢,就搭话问了一句,然后就知道,他在犯愁什么了,于是小书童就为了显摆一下嘛,就跟他说了温润的话,竹筒饭!

他们这里不缺竹子,不管是什么竹子,山上都有,反正山上也种不了地,竹子的用处多多,还有不少人,靠着竹子养家糊口呢。

温润还不知道,许攸的书童将他的话泄露了出去。

他跟许攸还在下棋,结果就因为这里僻静,又遛来了几个人,这几个人都是秀才,还有两个年岁小的,连秀才都不是呢。

看到温润他们俩在这里,就爬了上来:“二位兄长好兴致啊,在这里独自逍遥。”

“是你们啊!”温润不认识这群人,但是许攸认识:“怎么没在那边看锦鲤?本书院的锦鲤,可是山长养了二十年的,颇具灵性。”

“看过啦,但是那里的人太多了,还有人喂食呢。”其中一个道:“太闷了,没意思。”

其他几个也是一脸无聊的样子。

可是两个人下棋,看着也很无聊啊!

几个人又没地方去,正在叽叽歪歪的时候,声音又引来了几个人。

这几个人,温润也不认识,但是眼熟,早上遇到的那几个家伙,竟然摸到了这里,看到俩人在,好么,他们也上来了。

温润都无奈了,这亭子幸好是用的红木搭建,结实可靠,上来这些人,才装得下,可眼看着就装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