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竹筒饭

“那也太便宜他们了吧?”这看起来是个小愤青呢。

虽然河道总督也是要听命与江南总督的,可邓二少对于苏康那个江南总督的小舅子,并不怎么搭理,连跟他关系好都说不上,还有点交恶的意思。

“不便宜他们了。”温润笑着道:“我那小叔的结局并不好,还有那王大志一家……。”

温润告诉他们留下来不爱走的人,那两家的结果。

温小叔家什么样,他没去打听,但是王大志一家可不怎么好,流寇袭击了树林场,他们那里损失惨重。

“怪不得我们路过那里,好多地方都可以入住,都是空的,明明都是民宅,却没人住,原来是因为这个啊!”

“都是有死人的屋子吗?”

“死人你害怕什么?”

“就是,子不语怪力乱神。”

话题就这么被聊的歪掉了。

顺便一群人慢吞吞的去了饭堂。

饭堂的晚饭很多人都选择端回去吃,大概也是觉得饭堂太闹了,而其他人都这么想,反倒是让饭堂清净了一些,温润他们就在饭堂这里用的晚饭。

回去洗漱休息,温润躺在床上,看着帐子顶发呆。

他本来想参加个文会就回去,没想到这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啊。

好么,好多人,也好多事儿。

其中还有那么多官宦子弟,真是让人犯愁。

他前世的时候就见过不少二代,三代的,但是那个时候人们素质可高了,那些二代三代们也不敢坑爹坑妈,要不然,就全完了,参考案例就是“我爸是**”的那个。

现在这帮子二代三代们,可没那么聪明,今天看到邓二少,还有那个苏康,就知道他们聪明不到哪儿去。

邓二少张扬任性;苏康愚蠢至极。

其他的人也不怎么样,一个个不是想着去秦楼楚馆,就是想着逢迎拍马。

他们真对自己这么好奇?未必,他们想的是通过他,搭上学政大人。

学政大人闭门不出,在判卷子,这给了别人一种“狗咬王八,无处下嘴”的感觉,高啊,不愧是京中来的翰林,看看人家这一手玩的,没人敢打扰他。

自己呢?估计没安宁之日了。

早知道,就不出风头了,可是不出风头,永宁县就会被人轻看。

温润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第二天起来,有点鼻塞,赶紧去了饭堂,要了一碗姜糖水,喝了之后,出了一身黏黏的汗水,才感觉好了一些。

一上午没事可做,他依然跟许攸下棋,不过俩人这次乖乖的待在了房间里,不出去招蜂引蝶了。

“你昨日那首小诗,不错啊,今天不少人都知道了你的事情,温家庄的那些人,臭大街了。”许攸颇为幸灾乐祸的道:“看他们还怎么闹腾。”

每天看着他们,就跟癞蛤蟆趴在脚背上,不咬人它恶心人似的,现在好了,温氏子弟在整个书院里都消失了。

不消失不行啊,因为他们怕挨揍。

温润没找过他们,更没有关注他们:“不闹腾就行了,等学政大人走了,一切回归平静。”

他讨厌这种生活方式,太闹腾了。

温润需要的是安静的生活,平淡度日。

“走了就走了,走了也省得碍眼。”许攸也对温氏子弟喜欢不起来。

“对了,这都几日了?学政大人该出来了吧?”许攸看了一眼窗台上放着的盆栽,是早开的菊花。

“应该是快了。”温润想了想:“吴山长也会跟着一起出来。”

可不是么,吴山长在里头熬了几天了?

中午的时候,许攸的书童跑来送饭,把饭菜从食盒子拿出来之后,温润就笑了:“这可真是想什么来什么,这是竹筒饭啊?”

“可不是么!”书童一边从食盒里掏吃的出来,一边道:“大师傅做了半天才搞出来这个竹筒饭,小的跟他说,这是温老爷说过的,云南那边的吃食,可新鲜了,他就做了。”

温润一听,差点喷了:“你说是我提议的?”

“是啊!”书童认真的道:“那厨房大爷都要愁坏了,这山长老爷要求每顿都有竹子,但也不能老是给学政老爷吃笋子啊?怕学政老爷吃腻了,故而有了这个就好啦!大不了,菜不带竹子,饭带啊!”

可不是么,这竹筒饭在这里算是一个新鲜的玩意儿。

吃饭不用碗,直接用竹筒子就行了。

“这倒是新鲜啊,你这办法不错。”许攸拿了个竹筒饭过来,摸了摸,还是温热的呢:“还是热乎的呢。”

打开一看,好么,里头不止是米饭。

“果然同你说的差不多。”许攸乐了:“还有腊肉跟豌豆子。”

“其实竹筒饭很包容的,不仅能放腊肉,鱼肉的,豌豆啊,胡萝卜的都可以。”温润道:“这菜也翻新了啊?顿顿不重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