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王家二伯

温润今日正好赶上十五,私塾不上课,他难得偷得浮生半日闲,就在自己的书房里,在深秋初冬的暖阳下,拿着一本他默写下来的《声律启蒙》。

这本书本在他的记忆里,乃是清朝人车万育所著,此人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

康熙二年,与兄万备同举湖广乡试,康熙三年就成了进士,当年选了庶吉士。《宝庆府志》记载,此人性刚直,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赅博。

善书法,所藏明代墨迹最富,有萤照堂明代法书石刻十卷。

他写了《声律启蒙》,温润之所以对此书籍十分关注,是因为他穿越前,这本书被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二十版)》。

而温润呢,对此书也很着迷,背诵的滚瓜烂熟,默写出来小意思。

他打算将这个教给孩子们,孩子们底子差,比他还不如呢,这要考试,四书五经固然是要精通的,可是一个读书人,在外交际的时候,这诗词歌赋,吟诗作对,都避免不了。

他参加了古代的一次真正的文会,才发现,他们以前研究的那点东西,其实真的是冰山一角。

何况孩子们将来科举进士,当官啊!

他们都是草根出身,上头没靠山,当官也得靠自己,唉……。

温润正散发思维,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陈旭跑了进来:“老爷,老爷!”

“怎么了?慌慌张张的,你被人卡油了?”温润打趣他,这孩子现在出门也不给脸上抹灰了,他越张越好看,村里头的小姑娘们喜欢他这个大哥哥,长大的大姑娘们也喜欢这个弟弟,还有成了亲的大嫂子们,也喜欢看他,说将来生个跟他一样漂亮的娃儿。

有老阿姨啊,大娘的还爱摸一摸他的小脸儿,这孩子被卡油了就往回跑,腼腆的不得了。

更有两户人家的女孩子,有点春心萌动,要不是差在他是个奴籍之人,早就想上门说亲事了。

“不是啊,老爷,那个,翠花婶子说,王家二伯来了,就在大门口。”陈旭小声的道:“说是来看看亲侄子。”

“啊?”温润一愣,随后反应过来,一下子就站了起来:“他还敢来?”

温润是没见过王家二伯的,但是老王家出了这么多事情,这个男人连个面都没露,现在跑来干什么?

“他说是来看侄子的。”陈旭也知道老王家的事情,故而让人将那王家二伯王大志拦在大门外,不让他进门。

几个长工们全都怒目而视,守着大门,绝对不让他迈入大门一步。

“看侄子?他还有脸来看侄子!”温润放好手里的手抄本:“跟我出去看看。”

他是气呼呼的冲出去的,一出去就看到两位弟弟一个妹妹,也出来了。

“你们出来干什么?回去。”温润让三个孩子回去。

“不!”王珏摇头:“他来了,我们躲起来,好像是我们怕了他似的,我们跟他已经没关系了。”

“对,没关系了!”王瑾小拳头攥得紧紧的:“哥夫,我们不怕。”

“我也不怕。”王玫小姑娘明明害怕的,但是强装坚定,她有两个哥哥在,还有哥夫在,怕什么?那么多人都在。

三个孩子非要去,温润也只好带着他们一起出门。

不过走之前,又被陈强家的给拦住了,快手快脚的给他们重新整理了一下,这才一起出门。

说实话,老王家的门槛现在越来越高了。

六个长工,一个马夫,一个车夫。

后院里有管事娘子陈强家的,带着七八个妇人,要跟着一起出来,那架势,真的是“一脚出八脚迈”啦!

哗啦啦的一群人出来,前头领着的就是温润,温润这次没牵着王玫的手,毕竟王玫过了年都八岁了。

故而只是背着手,迈着官步走了出来。

温润穿着一身新做的冬季常服,披着个锦缎大氅,这大氅滚着兔子毛边儿,趁着他更加面如冠玉,气质典雅了。

身边跟着三个孩子,不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一副富贵打扮,气色红润,眼神里却带着仇视。

温润头一次见到这位一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王家二伯,王大志。

王珺的父亲叫王大勇,王大志是他的亲弟弟,王大勇夫妻死的早,王大志对留下来的孩子是不管不问,王珏一个人,拉拔三个孩子艰难长大。

而这个二伯呢,是个跟着商队跑买卖,家里有田又有地的人。

王大志穿着一身九成新的棉衣服,这个时候天气冷了,他穿着这样也行,可是温润听杨大婶八卦过,说王大志别看年纪大了,却很少行,头发都不白呢。

可这会儿他看到的王大志,头发是花白的,脸上沟壑纵横,背有点驼,是干着一辆马车来的,车上放着个行李卷儿,还有两个点心匣子,一坛老酒,两只活着的老母鸡,一筐秋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