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二月春耕忙

不管弯了还是没弯,温润第二天还是要送走王珺的,王珺他们也带了一大堆的东西走的,其中衣服最多,吃的少见,因为天气转暖的关系,他们带吃的上路容易坏掉,只能最近几顿吃,其他的都要靠路边的驿站了。

还有就是已经萌芽了的野菜。

也能挖到一些,洗洗当菜吃。

王珺在走的时候告诉温润:“我清明节回来祭祖。”

“还能回来?”温润瞪大了眼睛:“你以前一年回来一趟都不容易,现在都快一个月回来一趟了。”

“当了千户,就有资格随时出入营地,现在也没什么仗要打,自然是要勤快点回家,一旦有了事情,我又得一年回来一次了。”王珺道:“我经常回来,你不高兴?”

“那倒不是。”温润摇头:“那你一路顺风。”

“好。”王珺带人走了,头都没回,因为下个月还回来呢。

温润也没什么分别的惆怅,他得赶紧在家安排春耕的事情:“家里的耕牛,可以在自家种好了田地之后,给佃户们用,尽量快点种好,一年之计在于春,耽误不起这个农时。”

“知道了东家。”六个长工现在开始收拾农具,且要去翻地,然后耕种。

家里的孩子们也要上半天课,回家忙半天。

温润也忙呢,因为其他孩子可以上半天课,有几个却不行。

这几个就是王珏和王瑾,隔壁的杨木,张家的张岭,刘家的刘大力,程家的程达。

五个少年是温润特意留下来的,他们将紧急培训两年,然后去考秀才。

故而他们五个什么都不用做,只管读书,别的不说,温润有信心让他们考中秀才。

只要中了秀才,就是科举迈出去第一步啦。

因而温润毫不吝啬自己的笔墨纸砚,给他们一人三套,没事儿就写字抄书背课文,顺便练练字。

抄写的书,正好给学弟学妹们用,也省得温润自己写了。

这几个是温润要重点培养的学生,故而他去了三家人那里,跟他们说好了,孩子就不回家住了,就在私塾这里,培养好了以后或许能出个举人,甚至是进士及第,也未尝不可啊!

温润亲自登门,这三家谁敢说个“不”字儿?都说孩子交给他放心,家里忙着种地呢。

老王家按照惯例,给六个长工放了三天假,让他们回家忙活去,又让马夫跟车夫带着媳妇儿去帮隔壁的老杨家种地。

温润跟王珺都是知恩图报的人,当年老杨两口子,可没少帮他们家的忙,现在日子好过了,当然要帮回去。

老杨家三个儿子啊!

就老杨两口子,种那么多地,每天累的躺炕上就睡。

派人去搭把手,甚至连饭都包圆了,就为了让老杨两口子松快点儿,别那么下狠力气干活儿,年轻的时候不当一回事,年老都找上门来了。

而且有了温润派人去帮忙,杨木这小子也能安心读书了,毕竟他家里两个弟弟也还小,他又是长子。

正在读书的时候,听到外面一声惊雷,温润跟五个学生,一起转头看向了外面。

天空上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一阵雨丝飘了下来,地面上瞬间飘起了一层雾气,显得山间特别梦幻,仙境似的好看。

温润突然念了一句:“春雨贵如油。”

然后看了看他们五个。

王珏第一个反应过来:“雷霆震人间。”

这是要作诗的意思啊!

王瑾还没想好,倒是杨木想好了:“苗裔破土出。”

王瑾终于想好了:“清风拂面过。”

刘大力想了想:“山间松雾新。”

到了程达那里,他也想了半天,才想出来一句合适的:“老村人依旧。”

温润念了一遍他们的诗:“春雨贵如油,雷霆震人间。苗裔破土出,清风拂面过。山间松雾新,老村人依旧。”

五个人眼巴巴的看着他。

“还行吧?最好的是王瑾堂弟跟刘大力的,最妙的是程达的那句。”温润点评了一下:“虽然二弟你的雷霆震人间更大气,但是一般这种描写春景的诗句,很少用雷霆,震,这样的大气词汇和字眼儿,除非是以物言志,但是你若是雷霆,都能震人间了,除非你是圣人,或者是青天,包青天,海瑞那种才可以。”

“是!”五个少年还是太年轻太稚嫩了,这诗词一道上,他们才刚刚学会爬,连走都算不上。

合辙押韵这种玩文字游戏的事情,他们还是不熟悉啊。

温润叹了口气:“今天下了雨,想必明日野菜会冒出来更多,让家里人挖点野菜回来,咱们吃吃,春天吃野菜败火。”

五个人愁眉苦脸:“哦,好的。”

他们都不爱吃野菜,也就先生/哥夫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