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又回来了!

温润去看望辛县令的时候,他恰好在县衙。

“那几位少爷公子走了?”他一见到温润,就问了那几位。

“走了,不走留在我那里,吃饭都要供不起了。”温润一如既往地小气吧啦:“上百号人我可养不起,算他们识相,知道自带食材和肉类。”

听的辛县令目瞪口呆:“你让他们、他们自带食物?他们在县城采购的东西,都是给你的?”

“大概是吧?”温润道:“我可不管他们那些人,让他们在村里找了地方吃饭过夜。”

辛县令听的都无奈了:“那是他们对你的……关心。”

温润无所谓,跟辛县令哈拉了半天,辛县令才非常迂回且自然的问了他一句:“那你知道他们去了哪儿吗?”

“武陵。”温润心里明白,这好像才是辛县令最关心的问题,可是他没表现出来,依然是一副毫无防备的样子:“他们去武陵了。”

武陵?

辛县令一想,武陵这个地方,还真不敢确定。

毕竟有好几个地方都叫“武陵”,他又没说是武陵郡啊?还是武陵县?还是武陵?

反正有很多地方,天南海北,相距甚远,谁知道他们去哪个武陵啊?

且还要深入蜀中,或者去福建,这也太远了。

他又不能刨根问底。

温润拿了自己的礼物给辛县令:“自家做的粽子。”

“这东西有的是,不用特意送过来,都吃不了的。”辛县令乐了:“倒是竹叶茶不错啊。”

“虽然都是粽子,但是我的粽子不一样,这十八个粽子,有十八个口味,咸蛋黄的,腊肉的,腊肠的,大红枣的,蜜枣的……可多了,吃的可有意思了。”温润岂能送的平常东西?

“这么有趣啊?”果然,辛县令来了兴趣。

温润还送了他一份“汤绽梅”,这玩意儿一般的人还真不知道怎么做,温润也是从古书里翻出来的这道饮品。

十分文雅,也拿得出手。

“这个不错啊,心思巧妙!”果然,辛县令十分喜欢。

剩下的蛋类啊,鸡鸭啊土特产,都是不值一提啦。

等到回礼就很丰富啦,县令夫人给的回礼叫温润笑的合不拢嘴,两匹绸缎四匹布料,还有二十捆彩色丝线,以及一盒子的绣花针。

从大到小,粗细不同,这可少见了。

粽子也给了一篮子,是蜜枣粽子,包的小巧玲珑,看着就可爱。

温润又去了老许家,吴山长跟两位先生那里,还有元刀捕头家。

他是早上从老许家出去,到了元家,元刀正好休息,正好迎接温润。

元家现在换了地方住,元刀在李县丞那些被发卖的家产里,买下了一栋三进的宅子,只带了两个跨院。

这房子是他买的,但是他请了父母进来住在二进,家里女孩子住在了三进,隔壁的跨院给了弟弟家居住,他跟媳妇儿住在一进,上班也方便。

至于铺子,还在经营当中,后头不住人了,就改成了库房,能多放一些货物存着卖,遇到大的主顾,也能给人提供足够的货物,原来的时候,因为没有库房,放不了太多的货物,很少敢做大单。

现在有了库房,有底气了啊!

而且还雇佣了两个伙计住店里的同时,还兼顾打更,搬货等等杂事。

家里老人有妇人照顾,顺带看着孩子们。

温润看他如此安排,就点头道:“这样很好,老人也该休息了,在家含饴弄孙。”

“弄啥孙子啊,小子叫送去学堂了,闺女们在家跟着干活,学刺绣。”元刀有点紧张的道:“上次是小的不对,但小的那也是上支下派,您……。”

“我都明白,不用多说。”温润不是记仇的人:“下次注意吧。”

“还有下次?”元刀捕头一个头两个大:“一次就够呛了,县尊大人将小的骂了个狗血淋头,唉……。”

他都怕温润一生气,将铺子收回去。

幸好温润不是那样的人,而且他也没有真的帮那些人。

“胁迫你的那个,金大洲捕头,咋样了?”温润印象深刻的就是金大洲带了家眷来给他这个素不相识的人拜年。

特别的“别出心裁”,真的!

“他?已经滚蛋了。”提起这个家伙,元刀捕头就来气:“因为他擅自行动,府尊大人回来之后,就直接将他解雇了,扒了他那身捕头的皮,以前那些受到他迫害的人,可以报仇雪恨了,还有那个城防将军,也被就地免职,军中的人大换血,您是不知道,这才捋顺没多久。”

温润没想到,外面的事情还这么麻烦,余波也才消停而已。

他给元刀捕头家送了贺礼,元刀铺头家也给了他回礼,是他们家自己做的风味腊鸭,是元刀妻子的手艺,拿回去切成块,蒸米饭吃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