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三天长随都干啥

“正确的说,这个地方,是泰西之地的一个大岛,很大很大的一个岛屿,上面有一座城,地名就是这座城的名字。”温润道:“猜吧!”

众人眼巴巴的看了半天,才有人开口讨论:“这泰西之地?”

“肯定不是泰山以西。”这个问题,不用考虑了。

书上有记载和解释的,泰西之地,并不是泰山以西地区,而是指西方国家。

一般指欧、美各国。

如明末成书之《火攻挈要》,即题泰西汤若望授。

大家知道西方也有国家的,也知道“泰西之地”就是西方国度。

不过,只听说过,还在书上看到过。

可要说了解,还真没人了解的太多。

毕竟所谓的“泰西之地”,离他们太过遥远了,从一些古书文献上,光看文字描述,是没几个人能想象的到,那里是个什么样子。

何况是一个海岛地区城邦的名字。

就算不是那个城邦的名字,也得是那个群岛的名字。

这上哪儿知道去?

温润已经写的很明白了,那地方在哪儿,叫什么,连大概的地形都写了出来,以证明他不是胡诌。

而且根据他现在大概的推测,那里还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

温润记得奥斯曼帝国,是因为这个帝国的旗帜很特别,是一面正红色的旗帜,中间是一个半圆形的月牙形状。

像是一个“C”字母。

印象深刻的很。

“这个地方,谁能知道?”一群人犯愁了。

因为温润写了谜底,且几位山长都一致通过,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温润真的没有胡诌。

可就因为这样,才为难。

他们猜不出来,这是个什么地名。

“好好猜,我先去溜达一下。”温润站了起来,活动了一下手脚。

“走吧,咱们也去看看花灯,这里太亮了,亮的我眼睛都不舒服了。”王珺也站了起来:“走了。”

一群人哗啦啦的走了个干净,留下一群手下败将,面面相觑。

走出去之后,一伙人直奔茅房所在地……喝了太多得水,先去放一放。

书院里的茅房,那收拾的不是一般的干净啊!

而且每一个人都是单间上茅房,这一点,一般地方比不起。

王珺出来就说了:“让那个崔公子,来这里扫茅房吧。”

“那还不如去扫公共茅房呢。”温润觉得王珺这想法,太恶毒了。

在外面扫茅房,起码包装严实一些,也没人认识他,可这书院里的茅房,那都是什么人来用?

以后崔公子在文人圈子里,可怎么混?

没、脸、混、了!

“无所谓,反正就是要让他去扫茅房。”王珺对此,非常执着。

温润赶紧拉着他,转移视线:“你看那边的那个双子灯笼,好看不?给弟弟们呗?”

“挺好的啊!”王珺一看,果然是两个一模一样的小灯笼。

温润就去猜了灯谜,赢了花灯。

两个弟弟开心了。

不过他们俩也分别去猜了灯谜,赢了一个小莲花灯,一个小金鱼灯,说是送给王玫小姑娘的,今天王玫小姑娘是跟一群女眷出门溜达的,那群女眷人不少,且也就这几天,女眷们能出门游玩,看看花灯逛逛夜市。

有那么多女眷陪着,小丫头高兴的很,一点都不惦念哥哥们。

逛了一圈儿,他们又在一家非常有特色的藕粉汤圆摊子上喝了点东西,许攸兴致勃勃的逛,温润提醒他:“给嫂夫人也赢一盏花灯回去挂着,你过了二月二就该北上了,一走就是二年啊,她会惦记你的。”

“她都那样了,你还关心她啊?”许攸乐了:“她有你这样的兄弟,真是三生有幸。”

“那是因为她是你媳妇儿,我的嫂子,要是换了个人,我才不关心呢,我关心的是你的幸福啊老哥。”温润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吧!”

“好吧!”许攸真的去猜了一个灯谜,赢了一盏小龙花灯,这个是给儿子的,有望子成龙的意思。

又赢了一对鸳鸯小灯,这个是给自己的,打算挂在夫妻俩的卧房里。

赢了一盏莲花灯,是给父亲的,因为父亲喜欢莲花。

还有一盏蝴蝶灯笼,这个是给许老夫人的,因为老夫人很喜欢蝴蝶。

最后赢了一盏小金鱼灯笼,是个七彩的,且带着一串儿小金鱼崽儿。

跟着的人双手都提了好几个灯笼,许攸开心的很:“这个还真好玩儿!”

合着他以前没怎么玩过,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机会,赢了很多的灯笼,逛荡了很晚,他们才意犹未尽的回去。

其实古代人很少熬夜,他们也熬不住,这会儿在他们看来,已经是很晚了。

都快要子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