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南宫武举人

“所以本大将军提议,让董浩将军在后勤营找个信得过的人,来给殿下做饭,不需要多好的手艺,殿下不是娇生惯养的人,只需要家常口味即可……弄熟了就行!”可能是觉得,家常的口味,王珺也未必能会,于是又降低了标准,弄熟了就行,别的也不要求了。

如今正是缺人的时候,就不要那么挑剔啦。

上头的人都这么说了,王珺还能说什么?他也没资格反对。

只是点头道:“那么小的就恭敬不如从命,以后这帅帐的小火房归我管理,这里的人吃饭我不管,只管三皇子,哦,还有皇子妃,嗯,还有小郡主和小皇孙的伙食。”

三皇子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儿,一出生,就被皇帝封为郡主,取名兰花郡主,据说小郡主出生的时候,皇上精心养的一盆兰花正好盛开。

而三皇子妃的庭院里,也有几盆兰花,随之盛开,十分新奇。

故而小郡主就封号“兰花”,是君子之花呢。

小皇孙一直不知道名字,但是大家都喊他小皇孙,谁让现在皇帝第三代里,只有他一个皇孙呢。

还没见过皇爷爷。

“行,你就负责他们一家四口的吃食。”江南大将军将此重担,交给了王珺。

于是王珺在当天,就带着自己的家伙事儿,还有帐篷,搬到了中军帅帐周围安下了家,他的人也跟着一起过来了。

包括张三儿跟梁二在内。

王珺只做七个人的饭菜:三皇子一家四口,以及他,张三儿和梁二。

每次都是用一口大锅做饭,另一口大锅做菜,经常做的就是煲仔饭,因为这个饭菜一锅出。

但也不能老是吃这个啊?

所以大锅菜也要有,不管手艺咋样,先是能弄熟了,吃饱肚子即可。

另外就是他们在当地打了一口深水井,就在王珺的帐篷里,除了他自己,只有梁二能进来挑水。

每次做好了饭,第一个吃的就是王珺,其次是张三儿跟梁二,等他们三个吃过了,没什么问题,才会用他们三个用过的碗筷盘子,再给三皇子一家送去,虽然是吃的剩饭,可三皇子一家却甘之如饴。

而且这里的柴火都是有专门人提供,但是王珺却直接去大营那里拿柴火,那里的柴火堆成了山,每日取用方便,而且地方大啊,谁都不知道他取哪里的柴火用。

往帅帐里送东西依然很多,可这么多东西,不知道是谁在用,故而也无法定向下毒什么的,倒是彻底杜绝了一些麻烦。

王珺这里紧锣密鼓的防备刺杀,温润在家折腾的弟弟们,不亦乐乎。

结果清明节过去,天气渐热的时候,南宫易来了!

这家伙不止是一个人来的,还带了十几号人,拉着十辆大车过来,拖拖拉拉的跟长虫搬家似的,而且一来直奔老王家,找温润了:“弟弟唉,哥哥我来啦!”

温润出门一看到他,就有些傻眼了:“你这是个什么打扮?”

“这可是武举人的装扮!”南宫易特意转了一圈儿:“咋样?”

这武举跟文举一样,每三年举行一次,与文科举并行。

凡通过基层考试即获得武生资格,可以参加武乡试;通过乡试的即为武举人;之后在参加朝廷举办的会试和殿试中,最终选出三甲,授予官职。

比起文试科举的千心万难,武试科举之后,待遇比文试高多了。

本朝开国之初,明确规定,一甲进士(包括状元、榜眼、探花)授副将、参将、游击、都司,二、三甲进士授守备、署守备之武官职位,不用与文科一样观政,要知道,观政的时间可是三年,三年之后还要考庶吉士,考不过的就等着授官外放,不过应该没什么好地方可以当官,品级也不会太高。

考过了的还要被挑选一轮,然后叫散馆,最后才是朝廷考虑授官的事情。

武科就不同了,只要殿试,一甲一名(状元)授一等侍卫,二、三名(榜眼、探花)授二等侍卫,二、三甲进士授三等侍卫及皇城侍卫,获得这些官衔后,再到兵部选实职官。

可就算是如此,文科发展的还是比武科好。

武科就有些弱势了,哪怕待遇好,也没什么人考。

想要武举,一般都凑不够人数,所以这武举,有的时候考,有的时候还没得考呢,因为人数不够!

虽然武科的起点比较高,可大家一般都是文科生,武科这边是真的不好考。

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哪个都想要“独占鳌头”,文科大不了重考,武科就算是重考,也容易受伤,有些人还被致残,甚至是死亡。

武试的死亡率,可比文科高了好多倍。

就算不死,致残也够呛啊!

所以除非对自己的武艺有十足信心,否则是不会考武试的,另外武试需要花钱也是文科的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