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营中琐事

莲花坳那诗书里头,不少孩子不想考科举,只想学点本事,好出去谋生,温润的那几个学生里,不少人都是去了江南大营,一跃成了官身,这可比辛辛苦苦考了科举,再考进士,就算是中了,也得在磨搓个三五年光景,家里没什么靠山,就算是有了好的职位也轮不到他们。

再给分配一个穷乡僻壤,一辈子也就这样了,拼死了能爬上知府的位置。

可能退休致士的时候,能有个巡抚的官职相赠,就不错了。

而且累死累活,肯定不能往家里搂钱!

还不如直接走捷径,去军中效力,有个什么事儿,还能分润一些功劳,得到一些战利品,实惠比文臣好多了。

他们都不求什么光宗耀祖,什么流芳百世,他们最现实了。

这都是王珺认为的自己人,信得过,所以想跟温润要几个。

“恐怕要等一等了。”温润道:“其余能出师的孩子,都让江南大营要去了,人家那里工资高待遇好,你这里降一格。其他孩子都是要考科举的,还有几个孩子想当先生,打算考了举人就在莲花坳当先生,或者是去县城里的书院做先生,毕竟书院里那三位都老了。”永宁县就这么四个举人,三个老了,一个年轻的还跑来了府城,其他的秀才想考中举人,起码也得明年,而且考中了举人,都是年轻一辈,估计没几个想就此止步,他们都是有大理想的人。

“这……行吧!”王珺只好眼巴巴的看着温润:“那这些账册……?”

“我来整理,首先,这账册我理完了也没什么用,明年开始,一刀切!”温润肯定不耐烦的去理账,再说了,前头那一任都抄家了,就算是账目上有所亏空,那也追不回来了啊。

“行,只要你把账册摆平了,我这边没问题!”王珺道:“以后账目归你管,后勤归你说了算。”

他算是发现了,跟着自己的人,一个个都是大老粗,认识字儿也没用,都不会看账本。

还是指望他家读书郎吧。

“行,明天我还得去府城的书院一趟,让两个弟弟去府城书院读书,本来想留在永宁书院的,可吴山长说,永宁书院未必比府城书院好,让他们俩跟来读书吧!顺便认识一下旁的秀才,永宁书院里秀才也没几个。”温润道:“咱们既然过来了,那么多帮衬一下,也不错,他们在老家也能多帮咱们看着点家业。”

“好吧,都听你的。”王珺现在忙活军中的事情,都忙不过来:“你说前任咋想的啊?五千人的编制,虽然朝廷说了,三五千人,可他就弄了三千多人,却上报了五千人,还有差不多一千人是他的私兵,真正的大营里头只有两千多人,去掉后勤,也就两千人马而已,还有三百多个老弱病残!”

温润看他生气的不得了:“那要怎么办?招兵吗?”

“也只能如此了。”王珺叹了口气:“我希望你尽快清理账目,然后我好明年开始招募兵丁。这么一个地方,连个城防都没有,时间短还行,长了容易出乱子。”

毕竟府城这里,跟永宁县不同,这可是水陆交通要道。

不止要守城安定,还要防止盗匪水寇,骚扰商道,不止有守土职责,还有维护治安,守卫水道安全的责任。

事儿多着呢。

不然王珺也不会连回去搬家的时间都没有。

“你慢慢来,别急,事情本来就让前任弄得一团糟了,你要是再不能稳重一些,你让手下人指望谁去?”温润劝他:“稳住了,事情虽然多,千头万绪的,可终究是要你处理的,趁机熟悉一下这个大营,看看谁家有困难的就想办法帮一帮,尽快收拢人心,他们被前任欺负惨了,可千万别以为你也是那个德行,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做厚实的冬衣穿,不求什么皮毛美丽的,就要朴实暖和即可,其次是粮食,这个你办的挺好,只要给他们吃饱穿暖,按月发放粮饷,足金足额,一文钱都不苛刻,他们慢慢的自然会明白,你跟上一任的不同。”

“我已经这么做了,而且我还规定了,五日一洗澡,十日一梳头。”这里说的梳头,其实就是篦头,用药水洗发,然后篦头,刮掉虱子的意思。

相当于是人工除掉虱子的举措。

军中人多,难免不那么讲究,温润可受不了。

王珺也被温润给收拾出来了,故而王珺也开始收拾手下。

衣服鞋袜都是新的,这不入冬了么?

被褥也都给换了新的,且时常泡个药澡,防止他们生虱子。

倒是卫生搞上去了,不然就不是温润看到的这么整洁的军营了,王珺都不想跟他说,刚来的时候,这军营都快要让他下不去脚了。

现在好不容易,把猪窝变成了屋子,可以住人了,这才敢开口带着温润过来,不然就让温润在外面忙活吧,千万别来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