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菜的讲究

乾清宫的南书房乃是位于养心殿前西南处,御书房群殿中的一处所在,为两间大屋打通而成,是翰林学士、内阁学士等内廷词臣直庐。

备于皇帝顾问、论经史、谈诗文,甚至常代皇帝撰拟诏令、谕旨,参预机务等机要事。

因此乃是一个“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之地。

这个地方也叫“内阁”,因为能在这里工作的一般都是入了阁的阁臣,真正的一言决定天下事的地方。

而在这南书房的后面,是两排后罩房,这里单独有一个小巷链接外面的大门,平日里没人注意这边,也没人能随便走走就能到这里。

但是这里却是一个机密之地。

刘老妖,就是在这里“上差”的,他同时也监管三五千人的密探。

他的消息有多灵通?那不用说了。

那边宴席还没结束,他就知道了:“真是耗子给猫拜年,胆儿肥了啊?敢跟老子抢儿媳妇儿?滇南王你等着!”

刘老妖是真的炸毛了,好不容易磨得王珺跟温润点头,老王家的闺女还不牵扯什么势力,也没那大家闺秀的各种破规矩,只要大面上过得去,他跟老妻就打算享儿媳妇的福气了。

结果看中老王家大小姐的人还真不少,今天更有滇南王明目张胆的上门,当着众人的面提亲,若非王珺求了皇上的旨意,这婚事,还真不好拒。

再说滇南王是什么人?皇上防备他防备的那身边都安插多少钉子了?

拉了他独生子跟他打擂台,他敢说,滇南王也就这一代了,下一代那位世子,非得自请结束滇南王府不可,你当滇南王为什么非得跟这个与他“不共戴天”的独生子,一个劲儿的联络父子亲情?

还不是怕这小子跟滇南王府没感情,还一心向朝廷,万一被皇帝拿捏住,滇南王府百年的好日子,就该结束了。

那结果……简直不敢想象!

就这样的还敢跟他抢儿媳妇?做梦去吧!

手下人看着他们的老大炸毛了,那阴森森的眼神啊,看着都怕晚上做噩梦。

“头儿,别生气,什么人敢跟咱们家抢亲?弄不死他!”

“就是,头儿别气,说,是谁?这朝中咱们不得罪人,可也不能被人欺负。”

“咱们可不是好拿捏的!”

一群人义愤填膺,他们这些人因为差事的关系,真的是什么苦头都吃过,尤其是化妆出差的时候,什么身份都用过,又苦又累的差事多干过,什么倒夜香的,青楼的龟公等等,甚至是乞丐,都为了差事当过,肯定会受到委屈,甚至是吃大亏什么的,可是他们又不是真的,吃了亏又不能报复回去。

以至于他们心性多少都有些睚眦必报。

只要能有机会,他们是说什么都要报复回去的,报复不会去的也会一直记着,以至于他们的令牌都是睚眦的浮雕。

平时更是吃不得亏。

何况刘老妖还是他们的统领。

“这个人可不简单,不过,本大人也不是软柿子。”刘老妖拿了一个红色封皮的折子出来:“听说滇南王府,跟两个江南盐商被灭门的案子有点牵连?”

那俩存活的女孩子,还跟王珺有点关系?

滇南王还不知道,已经有人在算计他了,他现在在大将军府,如坐针毡一般。

皇帝在那里坐着,其他人吃饭都吃的小心翼翼,皇上倒是挺自在的,因为王珺又给他侍膳了。

他最爱吃的鱼头,一勺子下去,盛出来好大一块,放到了皇帝的餐盘里。

皇上看了看:“这是什么菜?”

“回皇上的话,这是拆烩鱼头。”王珺只管吃,他记得这道菜还是因为家里做鱼丸,鱼头就做了这个菜,鱼身子都做了鱼丸。

“拆烩鱼头?”皇上吃了一口:“味道挺好的,谁的手艺?”

“回皇上的话,是学生的手艺。”王珺回头看温润,温润不得已,只好硬着头皮站了出来:“是老家的一道菜。”

“怎么在江南的时候,没吃过啊?”皇上爱吃鱼头,如果是江南菜的话,怎么他在江南没吃过这道拆烩鱼头?

“这道菜是有点……呵呵……。”温润笑了一下:“还有个小故事呢!”

“哦?说说看!”皇上乐了:“这道拆烩鱼头有个什么故事?朕听听。”

其实这个故事,温润还真知道,他以前去吃过这道菜,还听了人家讲故事,那是去旅游的时候,导游讲的,他记得应该是他前世清末时候的故事了。

在这里肯定没有。

于是清了清嗓子:“话说在我们老家江南那一带啊,有一个财主。此人虽有万贯家产、却是出名的吝啬。这一年,财主想在后花园砌一座绣楼。因他吝啬,本地瓦木匠无人前往。从春暖花开等到秋深叶落,绣楼仍未动工,家里的各种材料堆得满花园都是,且这些材料可不能都放着任由风吹雨打啊。急得财主到处贴榜,声称愿来砌墙者,除工钱外,每天免费供应三餐。最后好不容易才招到了个从外地来的瓦工木匠。领班的是一个叫曹寿的年青人,此人十分精明能干。第二天财主给他们吃的这三餐,全是些照得见人影的稀饭和粥水,加上一小碗咸萝卜干。中午是难以下咽的糙米饭和缺油少盐的青菜汤。一连三天,天天如此。气得曹寿等人就不爱做工,这绣楼就盖的十分缓慢,但财主还是不给好好做饭。正好这天是财主的妻子做寿,厨房的采买在外面买了一条二十来斤重的大鲢鱼,鱼身做了菜,鱼头没用处,财主觉得弃之可惜,便命厨子将鱼头骨去掉,把鱼肉烧成菜。厨子想了片刻,先把鱼头一劈两半,冲洗干净,再放进锅里用清水煮。煮到离骨时,捞出去骨,将肉归在一起放上油、盐、葱姜等下锅烧烩。端去给曹寿等人吃,众人一看,不由得怒从心头起,这哪里是鱼,明明是吃过的剩菜,一怒之下,全都往外走。这可急坏了财主。忙说这是家传名菜,无骨无刺,口味鲜美。随后,又让厨子多放了些佐料、配莱,用鸡汤重烧,厨子出于好奇,尝了尝,感到鱼肉肥嫩,味道鲜美,很有特色。曹寿等人食后,也觉得不错,方才平息了怒气。后来这位厨子也有些受不了财主的吝啬脾气,就辞工走人了,但想起拆烩鱼头,总会笑出声,他在另外一家酒楼找到了一份差事,酒楼老板很大方,让他们研究新菜的时候,他就想到了这道拆烩鱼头,又在选料和烹制等方面作了多次试验,直到自己满意后,才挂出拆烩鲢鱼头的菜牌正式对外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