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新春过后琐事多

大家应该猜出来了,没错儿!

这就是皇上带着太子,两位公主出来游逛灯市了。

就是来得太突然,温润一点准备都没有:“那咱们走着?”

“走着吧。”皇上也是兴致勃勃的样子。

太子殿下倒是吐槽的厉害:“每年也就这一晚上能出来玩。”

平时都在宫里头,偶尔能出门一趟,跟囚犯放风似的。

“你还好,你两位姐妹,比你惨多了。”温润也忍不住吐槽了一下:“从来只听说你出宫干嘛干嘛,从来没听说公主殿下出宫干嘛干嘛了。”

“大姐姐今年就要及笄了。”太子殿下蔫了吧唧的道:“以后就要出降,最多再有五年。”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公主一般都是十八九岁才定亲,二十岁出降。

为的是皇家看重的意思,但是及笄之后是要定亲的,太子殿下对此很是苦恼,他不想让大公主出宫下降。

也没有合适的人选。

皇上为此犯愁,太子殿下也同样如此。

“女孩子大了终究是要嫁人的,找一找,总有合适的人选。”温润总不能说别的吧?

皇上看了他跟王珺好几眼。

其实在宫里的时候,父子二人还真讨论过老王家,是不是可以尚主。

可是老王家的两个弟弟年纪有些大,且还给自己找了个媳妇儿,如今南边儿的事情正在处理,早晚有一天会水落石出。

何况今年春夏之际,那俩姑娘该出孝了。

以他们的年纪,估计除了孝就得马上成亲了,这都二十多了。

要不是为了等那两个丫头,早就成亲了吧?

现在有点后悔了,早知道他们家那么和睦,把大公主指婚他们家就好了,可惜皇帝也是有底线的,没到抢人家未婚夫的地步。

正聊着呢,走到了一个灯山前,这座乃是鳌山灯。

鳌山灯俗称“靠山灯”,是民间烟火的一种,可它又不同于烟火,是花灯与烟火的巧妙结合。

“鳌山灯啊!”太子殿下很是惊奇,因为鳌山灯制作非常繁琐,价格昂贵,一般人家是做不起的,也就内城能看到这种灯。

“不错啊,鳌山灯。”温润说了一番鳌山灯的来历。

几个人听的津津有味儿。

这鳌山灯先用色纸、竹蔑片和篾丝扎成各种骨架,再糊成山妖、水怪、鸟兽、鱼龙等千姿百态的花灯。

演出时配以音乐,旁边就有一个乐班子,在吹拉弹唱。

会场上高高地搭起一座天棚,两侧悬挂各式花灯,中间扎成一座假山(灯山),上有“苍岩翠柏”和“古寺禅林”等。

表演起来,变化万千,栩栩如生。

鱼儿摇头摆尾,如同在水里一样,甚至还有一条金龙在空中盘旋飞舞,嘴里能喷云吐雾。

这座鳌山灯棚下,有四根鳌柱作为支撑,其上为木质架构、缚扎冬青松柏枝叶的主体灯景,层层相叠,点缀各式大小花灯,最上层设一小亭,仿佛高耸入云,亭内端坐一位道教神仙人物,左右各立有一侍者。

从图像要素与意象内涵角度来看,这座“鳌山灯”的形制设计虽然相对简约,但仍呼应了“形似鳌山”“金玉亭台”“仙圣所居”等要素,体现了“鳌山”神话母题的基本意象内涵。

上头各种好看的灯笼,但是要猜出来灯谜才能拿走。

怎么办呢?所有人都看向了温润,温润摸摸鼻子:“我来吧!”

这些人就不是能猜灯谜的人。

“好呀!”太子殿下第一个欢呼:“学生要那个猛虎下山的灯笼。”

“我们姐妹要那两盏荷花与莲花。”后头俩公主也点了灯笼。

王珺没要,但是皇上开口了:“那盏金龙吐珠。”

那是这个鳌山灯里的主角儿,这是一家郡王府摆出来的,不然岂能用金龙吐珠?不过是形似而非神似,只是寓意好而已。

温润只好上前猜灯谜,拜他是个古文学博士的前世,加上今生没少看书,还真都给猜到了。

那郡王府也够意思,人家猜到了就给拿灯笼,看管鳌山灯的管事还挺会说话:“您可真是才华横溢,我们这灯笼好几天了,愣是没人猜出来,也就您了,一口气猜了这么多,还都对了!”

哄得一伙人眉开眼笑的走了。

这也就逛了一会儿,皇上他们就回去了,温润送他们走了之后才松了口气:“可是走了。”

“能出来这一会儿就不错了。”王珺道:“宫里还有事情要他们去做呢。”

正月十五,上元夜,宫里也有团圆饭要吃的,所以皇上太子跟公主也只能逛一下就回去了。

俩人倒是没那么多顾忌,手拉手玩了个痛快,很晚才回去。

等到正月十六的晚上,满城花灯都烧了个通透,这一年就算是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