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我做的!

王瑾的婚事同样顺顺利利,温润看着俩人拜堂开心得不得了。

因为是同辈中人,王珺跟温润是不能坐在堂上的,堂上放着的是王瑾父母的灵位,王珏成亲的时候,也是如此。

众人都知道老王家没有长辈在,以前说话算数的就两个人:王珺跟温润。

如今说话算的就要加上两个人了,那就是王珺、温润、王珏和王瑾。

毕竟两个弟弟成亲,是从大将军府出发,接了新娘子回了大将军府。

代表大将军府没有分家,两个弟弟依然是在哥哥的管辖范围内。

不过,现在不分家,不代表以后不分家。

热闹过了,顺顺利利的送入洞房,然后开席开始吃喝,温润也松了口气,不一会儿新郎官出来,挨个敬酒。

这两场婚礼,也算是让两个弟弟打开了一些人脉关系。

毕竟这是他们的婚礼,随礼的喜册都在呢,上头有人随了礼,他们俩日后在人家有喜事的时候,就得登门去随礼,这就是最初形成的人脉关系,以后礼来礼去,熟悉了就是友好关系,再好点儿,姻亲故旧,这就成了关系网。

要怎么维护这张关系网,就是两个弟弟的事情了。

那个时候,王珺跟温润就不会再管他们啦!

不过这场喜宴却跟上一场不同,上一场都知道他们家还有一场要办,故而没几个人会闹腾,都想着安静点吧,那个时候温雅士看着就像是个一摸就爆炸的猪尿腑。

现在么,反正今夜过后,老王家也没什么事情在短时间内忙碌了,不由得就有人起哄,非得要让温润作诗一首不可。

认识的人都知道,温雅士作诗,别具一格!

尤其是平时玩的好的张寅,这家伙本来就是个文武兼修之辈,又特别喜欢老王家的文武全才:大哥是大将军府,两个弟弟是进士,契弟也是个雅士。

这家伙就高兴,跑前忙后的没少打点出力,这会儿起哄也挺出力:“好歹是最后一个弟弟成亲,又是进士,温雅士也得表示表示,大家说,对不对?”

“写一首好诗,我们就不灌新郎官儿好酒了,不然的话……?”金大雅也跟则起哄,手里头还捏了一只酒盅。

其他的名士才子们,一看有人起哄,就跟风一起举起了手……别看他们酒量不咋样,可是人倒是挺多。

能来的都来了。

一个是给温雅士面子,另外就是给王瑾面子。

王珏成亲的时候,他们也来了,但是没敢闹。

现在嘛,再不闹就来不及啦!

于是一个个的喝了点酒就胆儿肥了,仗着人多势众,开始起哄了。

其他人没办法,唯有把温润请来,王珺跟着就来了,但是王珺也没办法,这些文人们都是温润请来的客人。

“那在下献丑。”温润一看这是闹起来了,不摆平不行啊,不由得一头黑线的应承了下来,那边马上就预备好了笔墨纸砚,还抬来了一个桌案。

温润看了一眼就哭笑不得:“竟然齐备了!”

原来那桌案上,宣纸被铺开,两边放了一对红木镇纸;笔挂上七八支适合写字的毛笔挂的可全乎了;砚台里有磨好了的墨汁儿;一块已经用了一点儿的京墨,正放在一边,一看就是刚用过的……不用说,就差人上来写字了。

“来吧,温雅士!”

“温雅士!”

“温雅士!”

一个个起哄还带喊口号的,温润不由得乐了,这都是他带坏的习惯呀!

自己带坏的习惯,自己跪着也得执行。

算了,写就写吧,抄诗词又不是第一次,不过要琢磨一首,适合老王家风格的诗词写上来。

想了一下,将现代诗词掐头去尾,凑了一下,终于写了出来:

峨冠博带朋满座,耳热酒酣意气豪。

丈夫一啸安天下,破敌收边赖我曹。

“好,好,好!”看到这首诗词,第一个喊好的不是带头起哄的,是过来看热闹的张炳大人:“温雅士文采不减当年!”

他们算是老熟人了,且张炳也的确算得上是温润的长辈。

“张炳大人客气了。”温润自谦,这位大人的文采也十分惊人,就是偏爱竹子这一块,这辈子子是改不了了。

听鲁明说,他们家连吃的糖,都想要个竹子口味的,跟大熊猫似的,爱竹如命,如今温润的竹叶茶,每年都给他送去两罐。

用的罐子都是特别制作的竹子罐儿。

众人一阵叫好,这首诗都轰动了。

好不容易,喜宴结束了,温润已经笑僵了脸蛋子:“终于办妥了此事,我以后不愧对任何一家祖宗了。”

“你本来就不愧对任何人。”王珺给他捏了捏肩膀子。

“哎呀!”温润这个疼啊:“你下手轻点儿,我这是肩膀子,不是你手里的刀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