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入的杏林院,方扣大师门!(第3/7页)

而“合方治疑难”就是立足点!

合方,指的是经方合用,经方合用是指选择2个或2个以上的方合并治疗病证。

遴选经方合方的基本原则有二:一是选择经方与经方合用,二是选择经方与历代医家名方合用。

通过疗效,去反推症状,这也是一个很有用的办法。

合用,难在合,也巧在合,更贵在如何“合”。

孙沐积累深厚,差的就是一个契机。

陈南的这十个字的经验,点醒了孙沐。

而此时!

陈南已经开始准备开方。

患者的症状,他也有了一个很清楚的认识,但是想要开方诊断,却需要新的立足点。

郁证的发展,常是因气而生,因气而乱,气病导致血病,但是治疗,却不能从这两个角度下手!

因为患者此时的病机发展,已经伤及阳气。

阳虚伤脾,肝气犯脾。

但是,却不能补脾来运化。

如何下手,必须要找到病机变化的关键所在。

脉象细数,是有热,而苔白厚腻,说明是阳虚。

有热,却有阳虚。

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地方。

如果补阳,肯定动火,火气一动,气血肯定要乱,脉象已经细数,是不行的。

但是,陈南却觉得可行!

因为补阳,不一定要壮火,同样可以温经。

病来如山倒,祛病如抽丝。

说的就是需要从纷繁复杂的病机之中,寻找到关键的线索和点。

找到了,就顺利了!

而陈南觉得,自己应该从“痰”下手。

无论是气滞,还是血瘀,亦或是脾虚,对于当下的患者来说,都是“本”。

而此时的标,在:“痰。”

中医是活的,标本标本,很多时候,有的人分不清何为标,何为本。

标本,也是阴阳,也需要辩证。

标中,还要分标,本。

这就是“察变”。

疑难杂症,关键就在于病症繁多,如果一团乱麻一般。

很多人无法寻找到关键的立足点,“变证”,就很难治病。

的确,患者有肝郁气滞,有脾虚,有淤血。

按照中医理论,要辨证论治,阴阳虚实辩证对了,就能治病。

可是真的如此吗?

并不是!

你此时即便如何补脾,如何行气,哪怕用三棱莪术之辈峻猛之药,也很难奏奇效。

辩证,可不仅仅只有寒热虚实这么简单。

辩证,讲究一个辩字。

而患者的情况,陈南此时十分清楚,要从“痰”论治。

而从痰,却需要寻找路径,如何找到痰。

如果使用一大堆健脾利湿化痰的办法,可就错了。

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志,肝主谋虑,胆主决断,气机疏泻受阻,导致气滞郁结,和脾虚不化,故生痰浊。

痰浊上扰清窍,痰蒙神窍,肝郁化火,肝木乘土,所以患者出现了那些症状。

而阳虚失温,加上痰浊内阻,血脉不畅,故而周身窜痛不适。

所以,本病的病机为:肝气郁结,心胆脾阳虚,清窍失养,神窍痰蒙!

治疗办法要:疏肝解郁,温补心阳,涤痰醒神!

方剂……

柴胡桂枝汤合温胆汤再合定志丸!

柴胡桂枝汤由小柴胡和桂枝汤组成。

小柴胡汤可以和枢机,解郁结,行气机,畅三焦,化痰浊。

桂枝汤能温补心阳,以助胆阳。

温胆汤更是可以涤痰醒神。

定志丸益心强志。

“柴胡15g,黄芩9g,党参15g,桂枝12g。

赤白芍12g,半夏9g,生姜6g,陈皮10g。

枳壳10g,竹茹10g,远志10g,茯苓20g。

菖蒲6g,炙甘草6g,大枣3枚。”

看起来用了四个合方,但是……除去姜枣,只有看看十来味中药。

这就是合方的魅力所在!

陈南开完这个方子以后,甚为满意!

说实话,这个方子,可是陈南此时的巅峰之作啊。

【用药入神】根本无法找到缺陷。

这绝对是一个专家级的方子。

而此时!

身后的孙沐认真看着陈南的方子,面色凝重,一言不发。

他很清楚,陈南此时也在给他做示范。

合方如何使用?

合方如何奏其功?

小柴胡!

温胆汤!

定志丸?

“陈医生,这是……合方吗?有小柴胡汤,温胆汤,和定志丸?”

陈南笑了笑,还未说话。

而一旁的王克却认真的说了句:“不!”

“其中还有,桂枝汤!”

“秒啊!”

王克双目满是精神,看着陈南的方子啧啧称奇。

“太神奇了,区区不到十五味药物,竟然暗藏四个合方!”

“而且,对于经络变证领会如此精准,标本兼顾的同时,能寻找到真正的病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