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小把戏,见笑了???(第3/5页)

“我看看孩子脉象!”

此时,正是察变关键所在,当疾病发生的时候,脉象倒也能发现其中一些关键所在。

但是……

当陈南准备下手的时候,李远帆却根本松不开手。

他双手紧紧捂着肚子,根本放松不来,此时……显然把脉已经不合时宜了。

因为《黄帝内经》有云:“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血气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这种时候,把脉寸关尺最为精准。

但是……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患者根本没有办法把脉。

一时间,一家人都慌张了起来。

李建波连忙弯腰,对着儿子说道:“宝贝,你松开手,让陈主任看看!”

可是……此时的李远帆腹痛要紧,根本松不开。

这一下子,周围众人都有些慌张了。

陶功书等人也是面色凝重起来。

中医最为关键的就是望闻问切。

脉诊和望舌最为重要,但是……此时孩子根本没有办法把脉,该如何是好呢?

如果给他们,他们该怎么办?

于涵也是有些面色凝重。

此时此刻,最为考验一个医生的水平,他们很想知道,陈南此时该如何是好?

说实话,评选国家重点专科,带头人是关键。

陈南显然就是源城市人民医院中医科的学术临床带头人,对于陈南的考核,其实同样至关重要。

一旁的张培元和杨鸿年都有些着急了起来。

这他娘的!

该怎么办?

一时间,周围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了陈南身上。

其他人想要帮忙,但却……也同样无能为力啊。

他们虽然是考核的,遇到这种情况,也是医生,职业驱使他们想要帮忙!

这个时候,于涵连忙说道:“陈主任,要不……你先给孩子打一针镇痛剂?”

“缓解一下疼痛再说?”

冯途点头,支持说道;“嗯,这种情况下,很难诊断清楚啊。”

但是!

就在众人同样束手无策的时候,陈南忽然摇头说道:“不用!”

说完,他连忙把手放在孩子的脖子处,感受起来!

看见陈南这个动作,一旁的陶功书、冯途、于涵几人都是脸色一变!

这是……

人迎把脉?!

谁也没想到,陈南开门见山,第一次见面,就给了所有人一个内心震撼的印象。

一般来说,现在脉诊,基本上都在寸口,手腕之上,寸关尺三部。

但是!

以前古人把脉,有人迎气口把脉一说。

人迎穴,就在喉咙两旁。

而气口,则是在手腕之上的肺经处。

谁也没想到,陈南竟然没有去把寸口的脉,而是直奔人迎!

陈南用平指劲,以食指平对颈横纹有动脉处候之。

食指为天候心肺,中指为人候脾胃,无名指为地候肝肾。

这是人迎把脉最为关键所在!

现在,鲜有人把人迎脉象,因为不如手腕精准。

但是,结喉两旁人迎穴处,为足阳明胃经穴也,用其候上下气血盈亏。

患者为腹痧,为肠胃疾病,把脉寸口脉反而不准,用人迎穴可精准的判断其对于人体气血真实反馈!

而且,于眉作为典型的道医,也跟陈南讲解过这些。

“丹家认为,即结喉两旁人迎穴处,所谓左为人迎,右为气口。”

所以,陈南选择的是用做脖颈处的人迎气口去给李远帆诊断!

人迎气口脉,十分难!

能掌握人迎气口的人,极为少数。

而陈南,偏偏会!

他所获得的脉诊技能,可不仅仅只是手上功夫!

人迎气口脉,三部却要候上下左右,讲究“四正”。

正常气口大人迎一倍半。

反之,超过或不及是左右盈亏,表示肝肺不和,因肝气右出左入,肺之气脉左出右入。

上下有区别时,为上有余或下不足,或反是,上有余为心肺有余,下不足为肝肾不足,即阴虚火旺之征。

此时,患者病在脏腑,人迎气口最为合适!

但是,候人迎脉当注意轻取,重取时间不宜过长、用力不宜过猛,免致眩晕厥逆。

时间有限,陈南没有太多时间和周围众人解释。

他只能尽快抢救患者为先!

此时,陈南清楚的感觉到了患者腹部气血逆乱,上冲而行,直冲人迎!

这显然是痧毒入侵胃肠,导致气血拥堵不散,上冲所知。

而且,常言道,痧有实而无虚辨。

正所谓,人有虚实,如家之有浓薄也,假若贼寇操戈已入于室内矣,而乃以家之资财之薄也,其贼寇可不驱而出之乎!

所以,见家有贼寇,必先驱之为是。人有痧毒,亦无不先驱之为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