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一般人把握不住(第2/3页)

茜宸这个品牌是钱宸和安茜做起来的,不止是在锅内排第一,在外面很多郭嘉也能排进他们的时尚奢品排行榜里,有不少的受众。

过年的时候,给到钱宸和安茜的税后分红能拿到八千万。

但是钱宸和安茜都没有拿出来,而是追加投入进去,继续做市场和做产品。

尤其是线下的销售柜台和体验店,现在已经在各大城市铺开,做这些东西都需要花钱。

去年只是刚起步,大部分营收都拿来扩张了,居然还都能拿到八千万。

今年市场行情这么好,分到几个亿也不是不可能。

也正因为茜宸如此的赚钱,新一季的《时尚华夏》完全就是杀疯了的状态。

当红明星,包括范小雪、李雪雪、章采薇、杨咪、唐焉、刘司司、孙荔、黄达岸、徐征等等,要么亲自出马,要么出钱扶持,全都直接或者间接的参加了新一季的节目。

如果是懂行的人,一看到某个“战队”,很快就能给你扒出来这个战队背后是哪一家明星或者资本在扶持。

有了明星和资本扶持,参赛的选手就能请更专业的模特,或者找更专业的设计师,有更多的资金去做设计做参赛作品。

普通人和他们竞争非常吃力。

想要生存,要么也找资本或者明星去依靠,要么只能凭才华和实力杀出一条血路。

这个节目发展到今天,已经不适合再去干预规则,从而使其对普通人更有利了。

当然,关于扭曲审美这一块还是在干预。

不少人吐槽这个节目是强制审美。

哪有这不准那不准的。

倒是也有人想过复刻这样的节目——这在华夏非常普遍,一个节目火了之后,立刻就有一堆跟风的。

奈何前面跟风的几个都扑成了狗。

后面就没人跟风了。

也不能说没人跟风,毕竟资本的力量无所不能,他们很容易就能找到更牛批的设计师,请到更红的明星,就连张雨宇、苏漫这种评委也不是独一无二的。

奈何尼玛过不了审啊。

是的,立项了之后根本就过不了审,理由千奇百怪的。

大家都是聪明人,一想就明白是为什么了。

申城有钱,但申城卫视肯定没这个能量能让其他电视台都认怂,所以肯定是别的什么力量在作祟。

既然如此,就别再打什么歪心思了。

大家就在这个平台上公平竞争。

齐心协力,先把锅外的奢品给打败了,然后大家一起瓜分华夏奢品市场。

海外奢品也不傻。

销量的下滑是肉眼可见的,而这边对奢品不再像以前那样追捧,更是让他们心里发慌。

他们也不想放弃华夏这么大的奢侈品市场。

别看他们各种看不起华夏,认为这里就是时尚的荒漠,但是在赚华夏人钱这一块,他们却从来都不嫌这些钱烫手。

在欧美奢侈品消费市场不增长反而下滑的时候,华夏奢侈品市场就是他们全球唯一的增量。

所以,他们也傲慢不起来了,开始铆足了劲的讨好华夏用户。

华夏风的口红,华夏风的珠宝,华夏风的衣饰。

有奢品甚至专门开辟了华夏风的产品系列。

连副总裁到访华夏,也得在公开场合拽几句中文,甚至还有的学会了背古诗。

那嘴脸真就让人叹为观止。

没办法,以前就算出事,风头过后大家还是会追捧他们。

现在是再不努把力,就真的凉透了。

而且,在全球贸易的大环境之下,在华夏锅力日渐增长的影响下,华夏市场品牌一旦成长起来了,绝对会倒逼海外。

到时候家都保不住。

当然,这个还需要时间,过程也一定不会一帆风顺。

七月二十四号的时候,《后会无期》上映。

这对宿命之敌再一次上演了终极之战。

有网友评价说,一部是看有钱的傻比,一部是看没钱的傻比。

都没有真正的实打实的价值内核,恐怕只有情怀,四娘的奢侈虚浮,韩2的自由散漫。

四娘没有拍出大人物真正的高处不胜寒,只是一味用浮华奢靡粉饰矫情。

韩2也没有真正拍出小人物的焦虑、迷茫与踌躇,这些思绪的交接仅凭台词径直说出来真心没多大说服力,所以显得单薄而傻比。

但他们两人都是成功的,只能说粉丝是最纯洁的韭菜。

华夏的电影业在发生一种结构性转变,以往的电影只是局限在电影业内部,但是最近却有一种越来越明显的跨界整合潮流。

出现了很多的跨界明星。

他们导演的电影似乎轻而易举的取得了成功,这是因为基于娱乐产业而言,存在着一种共生效应,不同领域里的不同受众群体容易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