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卢埃林—1956 第一章(第2/3页)

“我们这里有美国报纸,我帮你拿。”

卢埃林目送他离去。

侍者一脸骄傲地拿着两份有插画的美国杂志回来。

“谢谢。”

“不客气,先生。”

卢埃林发现,那已是两年前的旧杂志了,忍不住又开心了起来,这表示本岛与世隔绝,应该不会有人认出他吧。

卢埃林合着眼,想起过去几个月大大小小的事。

“你是……?我就说我认得你嘛……”

“噢,你就是诺克斯医生吧?”

“您是卢埃林·诺克斯吗?噢,我听到消息时,真的觉得好难过……”

“我就知道一定是你!诺克斯医生,你有什么打算?那场病太可怕了,听说你在写一本书是吗?但愿如此,有什么信息要传递给我们的吗?”

诸如此类的情节出现在船上、机场、豪华旅馆、隐秘的旅舍、餐厅里或火车上。被人指认、提问、同情、巴结——是的,那是最困难的部分,女人……以巴结的眼神崇拜他的女人。

当然还有新闻媒体了,即使现在,他仍是新闻人物。(幸好那不会维持太久。)他要面对许多粗鲁无礼的问题:你有什么打算?现在你是什么感觉?你会不会觉得——?有信息要传达给我们吗?

信息、信息,总是要他传信息!给某某杂志读者的信息、给国人、给男男女女、给世界的信息……

但他从来没有信息要给,他是福音的传讯者,这完全是两码事,但似乎没有人能了解。

他需要的是休息——休息与时间。用时间去接纳自己的本质和该做的事;用时间整理思绪,在四十岁重新出发,过自己的人生。他得厘清卢埃林·诺克斯这个男人,在传福音的十五年间发生了什么事。

他啜饮小酒,观看人群、街灯、海港,觉得这里应该是沉淀的好地方。他要的不是沙漠的孤绝,他希望与人接触。他没有隐士或苦修者的天性,不是出家的料。他只想厘清卢埃林·诺克斯是谁、本质是什么就好了,一旦弄清楚后,便能再次迈向未来,展开生活。

或许一切都归结到康德的三个问题:

我了解什么?

我能期望什么?

我该做什么?

这几个问题,他只答得出第二项。侍者回来站到他桌边。

“杂志不错吧?”他开心地问。卢埃林笑了。

“是的。”

“可惜有点旧。”

“没关系。”

“是呀,一年前的好东西,现在还是很好。”侍者用平静笃定的语气说。

接着又表示:“你是搭船来的吗?圣玛格丽塔号?停在外头的那艘吗?”

侍者朝码头斜点着头。

“不是。”

“船明天十二点又要出航了,对吗?”

“也许吧,我不清楚,因为我会留下来。”

“啊,你是来玩的呀?游客都说这里很美,你要待到下一班船进港吗?留到周四?”

“也许更久,我会在这儿住一阵子。”

“啊,你在这边有事得处理!”

“没有,我在这儿没事。”

“通常人们不会在这里久住,除非有事,他们说旅馆不够好,而且又没事可干。”

“这里可以做的事应该不会比其他地方少吧?”

“对本地人来说,是的,我们在这里工作、居住,可是外地人就不一样了,虽然也有外国人在此定居,例如怀尔丁爵士,他是英国人,在本岛有一大片土地,是他舅公留下来的。爵士现在定居岛上,还写书。他是位极受尊崇的名人。”

“你是指理查德·怀尔丁爵士吗?”

侍者点点头。

“没错,他就叫这名字,这里的人认识他很多年啦,战时他没法来,但战后就回来了。他还会画画,岛上有不少画家,有个法国人住在圣塔多米雅的小屋,还有个英国人跟他老婆住在岛的另一侧,他们很穷,他的画风很怪,太太也会刻石雕像……”

他突然中断,奔向前,到角落一张预约桌边拉开收起来的椅子,对一位往桌边行去的少妇鞠躬表示欢迎。

女子对他微笑致谢,一边坐下,她并未点菜,但侍者立即自动走开。女子用手肘抵住桌面,凝望海港。

卢埃林讶异地看着这个女人。

她跟街上许多妇人一样,裹着绣有花边的绿地西班牙披肩,但卢埃林非常确信她应该是美国人或英国人。这个漂亮的金发美女在咖啡馆的客人中显得格外亮眼。她的桌子被大片红色九重葛半掩住,桌边的人一定有种从绿叶繁密的洞穴中窥探世界的感觉,尤其是那些船灯及映在港湾中的倒影。

女子定定坐着,被动地等待。不久侍者为她端来饮料,女子默默微笑致谢,捧起玻璃杯,继续望着海港,偶尔啜一口酒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