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3页)

每年写故事的间隙里,伊斯顿迪克森小姐都会沉迷在手工制作当中。在教室里,她拿着烧红的拨火棍折磨木头。而后又跟风迷恋钢笔画,接着又潜心钻研堆绣。之后还追过一阵封蜡,迷过一阵拉菲草,从那以后就爱上了编织。现在,她还会时不时地织些东西。不过她其实并不喜欢创造新的东西,倒是很喜欢改造。伊斯顿迪克森小姐家的每个平面都有被她改造的风险。出于实用的考虑,她的冷霜瓶子原本设计得很简洁,却被她生生改造成了一款吓人的麦森瓷器。在把阁楼和储藏室改造得面目全非的那些日子里,她简直就是朋友们的灾难。顺便说一下,他们倒是很爱她。

她是乡村女子协会的核心人物,是义卖市场慷慨的赞助人,是教堂辛勤的银器打磨工。除此之外,伊斯顿迪克森小姐还是好莱坞电影的专家,直接决定着它们的命运归属。每到周四,她都会乘坐一点的公车去威科姆,把一下午的时光和一英镑九便士都花在电影院里。这家电影院是一座摩西会堂改建而成的。如果某周的电影她恰巧不喜欢,像尤克里里弹奏或是无辜女佣辛酸故事题材的电影,她就会把这一英镑九便士,连同八便士车费都塞进壁炉台上的瓷器猪存钱罐里。当她心仪已久的电影在克罗姆上映的时候,她就会把这些钱花在去那个大城市上。

每到周五,她会到村子的报亭买《荧屏公告》,把一周的新片介绍看个遍,还会在心仪的电影边上做个记号,之后会把报纸收好,用得着的时候再拿出来看看。世界上所有的演员,伊斯顿迪克森小姐都了如指掌。她知道大洲影视的化妆师为什么去了威廉影视,还知道马德兰·赖斯的左脸因此变得如何不一样了。

艾玛在去教会晚宴的路上,顺道给伊斯顿迪克森小姐送了一篮子鸡蛋。可怜的艾玛,她走在那条干净的红砖小道上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她正一步步地走近自己的滑铁卢。

伊斯顿迪克森小姐问起庆祝《莫林的情人》出版和拉维妮娅·菲奇创作成熟的派对。是不是很成功?

艾玛觉得很成功。罗斯和克罗马蒂公司举办的派对一向如此。充足的酒水永远是派对成功的关键所在。

“我听说周末您家来了位非常英俊的客人。”伊斯顿迪克森小姐说。她这么问,并不是因为好奇,而是觉得没话可说并不礼貌。

“是的。拉维妮娅从派对带回来的。他叫塞尔。”

“噢。”伊斯顿迪克森小姐心不在焉地接着话。她把篮子里的鸡蛋一个个放到她十便士买来的碗里,这个白色的大碗已经让她涂满了罂粟花和玉米。

“是个美国人。他说他是摄影师。会照个相的都说自己是摄影师,谁也没法说不是。这个职业还真有用。和‘护士’差不多,只会在注册和查工具书的时候不大好使而已。”

“塞尔?”伊斯顿迪克森小姐停下来说,手里还拿着个鸡蛋,“不会是莱斯利·塞尔吧?”

“是他。”艾玛说,吓了一跳,“他叫莱斯利。至少他自己是那么说的。怎么了?”

“您是说莱斯利·塞尔在这儿?在萨尔克特圣玛丽镇?太难以置信了!”

“有什么难以置信的?”艾玛被问住了。

“但是他很有名气。”

“半数的萨尔克特圣玛丽镇居民也都很有名气。”艾玛讽刺道。

“没错,但是他们可没机会给世界上最有名的那些人拍照啊。您知道吗,好莱坞的明星们恨不得跪下来求莱斯利·塞尔给他们拍照。这可是花钱都买不来的东西。是特权、是荣誉。”

“我明白了,这是宣传。”艾玛说,“你觉得,我们说的是同一个莱斯利·塞尔吗?”

“当然啦!怎么可能会有两个叫莱斯利·塞尔的美国摄影师。”

“我觉得没什么不可能的。”艾玛争辩道。

“但是,这肯定是那位莱斯利·塞尔。如果不耽误你去教会晚宴,我们现在就可以在这里确定一下。”

“怎么确定?”

“我有张他的照片,但是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了。”

“莱斯利·塞尔的照片!”

“是的。在一份《荧屏公告》里。让我找一下,马上就好。这实在是太令人兴奋了。我实在想不出,在萨尔克特,还有谁能这么特别。”她打开一扇黄色橱柜的门(点缀着巴伐利亚风格的一簇簇花朵,别具一格),拆开一捆捆码得整整齐齐的报纸。“让我看看。应该是在十八个月前——或者也可能是在两年前。”她用大拇指熟练地捻下公告的一角,好看清上面的日期,然后从里面抽出了两三份。“我在每份外面都做了个‘目录’。”她说着,随手把它们放在了桌子上。“这样找起东西来会很快。非常有用。”然而,她一时并没有找到需要的那期报纸:“如果您来不及了就先不要等了,回家的路上,请一定过来一趟。您在教堂的时候,我会把它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