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3/3页)

“谢谢。”

恭介只对中野赞赏他摄影技术的话表示感谢,而没理睬他所涉及的三脚架。从目前情况来看,还不能说中野完全猜到了那件事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弄清楚他究竟了解到何种程度。

“刚才您说,您在拍摄撞车事故现场时,交替使用了装有85毫米镜头和35毫米镜头的相机,又换上了105毫米的长焦镜头,是这样吧?那么,您一共拍了多少张呢?”中野以一个好学者的口吻问道。

“是啊。二十四张一卷的胶卷拍了有四卷吧。”

“四卷?就是说拍了九十六张照片?”

“嗯。虽说拍了这么多张,但其中有的是重复的,有的根本没用,所以等冲印放大后也就剩下十来张了。再将其中觉得满意的作为应征作品投给了报社,那就是后来得月度奖和年度最高奖的那一幅。一般拍十卷胶卷,能拍到一张满意的就不错了。”

恭介的口气似乎在教导中野,这就是业余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家之间的差别!

“是这样啊。”中野钦佩地说道“这在我们外行人看来,简直就是浪费胶卷,觉得太可惜了。那么,在现场拍完四卷胶卷要花多长时间呢?”

“这个嘛,因为我只顾一个劲儿地拍,没怎么注意。不过,怎么说也得花三十分钟吧。”

“三十分钟……”中野略想了一下,随后又道“那么直到拍摄结束,救护车、警车都还没赶到现场吗?”

“还没有到。我记得是又过了二十分钟左右,救护车才到的。一定是报警报晚了吧。”

“住在附近的那些看热闹的人,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也比较晚了,记得是我拍完后再过了五分钟左右,看热闹的人才多起来的。”恭介凭记忆回答道。

“哦,如果是拍完后五分钟,那就是从您开始拍摄时的三十五分钟以后了?可见那一带的人睡得早,对外边的动静反应迟缓,是吧?”

“何以见得?”

“不是吗?您听见高速公路上的响声是您下到村路或县路,正要爬上位于东面的山丘的时候吧?那么,那一带的居民所处的位置跟您一样,应该也听到那声巨响。当时是晚上十一点左右,即便各家各户都关着窗户看电视,响声那么大,也不可能听不到。听到了响声理应马上跑出门外,一跑出门外,便可看到高速公路方向的天空红彤彤的,立刻就会想到是发生了火灾。因此,那儿的人应该和您差不多同时赶到现场的。可他们偏偏比您晚了三十五分钟才出现在现场。所以,我才说那里的人真迟缓。”

糟糕!恭介不由得在心中暗叫了一声。

当时,自己一开始就把照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守在那里,事故如期而至后,自己就忙不迭地拍了起来。过了三十来分钟后,从山崖处传来了人声,趁自己还没被人发现,就急忙卸下相机装进包里,收起了三脚架,顺着斜坡躲躲闪闪地溜了出来,然后混在看热闹的人群中……

正因为有这样的记忆,所以才一不留神如实说出了“围观的人到得晚”这样的话。应该稍作思考才回答的。

恭介很想收回刚才说过的话,但又想到还是不要弄巧成拙的好。于是,他继续装糊涂:“是啊,谁知道他们是怎么回事呢?”

不知不觉中,恭介察觉到自己已经处于守势了。

一阵风从竹马脚下吹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