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第2/5页)

这些并不需要王姝事必躬亲。她作为家主,只需要看最终的结果便可。倒是京城那边,至今还是处处受限。柳账房的信件这段时间断断续续到了,资产盘点并不是很顺利。王姝要查的事情也还没有个头绪。明摆着陈良生背后之人出手护着他,不让王家将商铺的管理权拿回去。

思来想去,王姝做了个决定——暂时断掉对京城商铺的货物供给。并让京城的王家镖局做关门整顿。她则利用家主的印鉴快准狠地切断了资金,并发了一道召回的命令。

且不说这件事激怒了京城的王家镖局的镖头,为此特意来信叱骂王姝闺中小儿不知轻重,滥用职权。就说这件事也引起了多方的不满。

头一个闹起来的,便是京城的大掌柜陈良生。紧接着是跟京城往来密切的港口驻点管事。

都在叱骂王姝无知妇孺,难当大任,王姝这么做是在毁王家的前程。

他们这么叫嚣,自认是有理有据,在为王家考虑的。

盖因王家的产业铺得很大,王程锦在世时,京城的镖局生意东至海外,北起长城以北。不仅与威海的海货商人有密切的往来,京城以北不少皮货商人也十分依赖王家镖队。这里头牵扯了多少富商权贵,事关多少关系往来。商人在世道上想要走得远走得顺,必然脱不开这些达官贵人的扶持。这也是为何当初王程锦如此看中京城这一块区域,哪怕入不敷出也要维持的原因。

可王姝这无知妇孺,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眷,一拍脑袋就敢切断货物的供给,还要关停京城的镖局分部。她知晓其中利害么?她分得清轻重?

当真是不知所谓!

然而他们叫嚣的再厉害,看着入不敷出的账簿,王姝也丝毫不为所动。

做生意讲究的是一个以物生财,不管它会牵扯多少利益,是否会触怒达官贵人。一旦商铺入不敷出,需要不停地往里面砸钱还捞不回本时。那这就是个烂掉的部分。

烂掉的部分,从最根本的初衷上来说就是没有存在的必要。切掉最好。

那些咒骂她鼠目寸光,说她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无论如何唾骂。王姝只认准了一点,她王家不是京城那帮贵人的下人,没必要吃力不讨好地砸钱替他们做事。至于那些自认对王家有功的掌柜来信要挟,说什么若王姝一意孤行,他们便干不下去,只能卷铺盖走人什么的……王姝也没有刻意挽留。

只不过在他们在卷铺盖走人之前,每个人先过了‘内部审计’一关。

此次被派到各地的账房先生,王姝私心里将这次的查账称之为‘内部审计’。后世大企业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管理手段,王姝将模式借鉴到了如今的王家。

不得不说,万事都是有利有弊的。

先前帮萧衍行安置韩家军算是惹上了麻烦,但韩家军的融入也并非完全是不好。至少先前王姝缺乏人手,做事捉襟见肘的局面在此时发生了改变。

萧衍行这方面还算是大方,占了王家的便宜,也会给王姝一部分便利。他将那么多人寄放在她这,在王姝需要的时候也会给她一定的支配的权利。

一封一封来自京城和江南的书信,无论是账房先生的,还是大掌柜们寄来咒骂说教王姝的。王姝都逐字逐句地看了。这些管事旁的先不多说,疾言厉色的气焰倒是挺嚣张。正好王家‘新佃户’安顿下来也有好些天儿。领头的人最近还在问王姝有没有什么事情安排他们做。

……

王姝冷冷一笑,现在刚刚好就可以给他们安排点儿事情。

‘内部审计’需要人,王姝就给他们安排一些能镇得住场子的人支援。王家的这些管事脾气大不要紧,不服管教也不要紧,绝对的武力跟前,任何耍狠都是无用的。

王姝的想法其实十分简单,王家的本部在凉州,京城和江南如何,都影响不了本家。

再来,王家也没有要走仕途的人。不管这些管事出于真心为王家着想,还是借此给自己的谋些私利作掩饰。与京城达官贵人方便,某种程度上可能有助于王家更进一步。但结果就是树大招风。王家如今的产业发展到如今,再进一步并不会带来好处,只会招来觊觎。

没有权势但腰包太鼓的王家在上位者眼中,就是一块谁都可以咬一口的肥肉。尤其王家只剩年幼的姐弟二人,更好欺凌。

适当的收拢势力,对现在的王家未必不是一桩好事儿。

几乎本家这边的拍了板,脾气爆的大掌柜就炸了。

有那根本没把主家姐弟俩看在眼里的,甚至派了人过来凉州这边,以长辈的姿态教训起了王姝。例如扬州的陈俊生,泰州的陈长贵。在接到凉州这边的发出的指令后,立即就派了身边人过来找主家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