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顺藤摸瓜(第2/6页)

“先生,您认识这个人吗?”对于北村的反应,平川稍稍有点儿吃惊。

“这和我以前的熟人同名,所以吃了一惊。”

“真是太巧了。”

“大概是同名同姓的人吧。不可能这么凑巧。”北村当着平川的面装糊涂。真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得知猖村今日子的住处。信封背面写着的地址是伊东市医院,寄信人是北条升。这个名字就是北村二十多年前收到的今日子结婚请柬上写的配偶的名字。

“找到了,找到了,就是这一家。”平川找到了写有北条的名牌。这是一座刚刚建成售出的雅致的二层建筑。虚设的门柱上挂着名牌。周围的建筑也都是这种小型住宅。

“今日子就住在这里吗?”北村不胜感慨地看了看名牌。平川把送错的信扔进了设在门柱旁边的邮箱里。

北村差一点冲动地按下门柱旁的门铃。也许按下门铃,今日子就会出来。就在这时,一种害怕见到过去的青春女神在现实中的形像的恐惧,抑制住了他的冲动。

北村把今日子的住址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这个家的样子,虚设的门柱,围在房子四周的木栅栏,小小的院子,周围的景色和氛围,这些都将成为他的文章中的重要素材。

“先生,不到我那里坐坐吗?”送完信件的平川邀请北村。

“那个案子后来有什么进展吗?”

“也没什么进展。对了,您关心的新屋的自行车找到了。”

“自行车已经找到了吗?”北村不由得提起了兴趣。

“我想可能是当做垃圾扔掉了,就扔在附近的多摩川堤坝上,被住在附近的艺术家捡来放在院子里当做艺术品的素材了,我偶然路过艺术家那里时发现的。”

“艺术品的素材?展览用的吗?”

“并不是展览,但是摆在院子里谁都能看见。”

“能不能告诉我那个艺术家住在哪儿?”

“这就去看吗?”

“嗯,我挺感兴趣的。”

“真不愧是当作家的。一听到艺术就感兴趣。”北村并不是对艺术作品感兴趣,只是想亲眼证实一下新屋的自行车。根据北村的推测,新屋的自行车和秋本道夫驾驶的汽车曾经相撞。也许能从相撞的痕迹上找出什么线索。

“那我就带您去艺术家那里看看。”平川提议道。

艺术家住在庆元寺的附近,房子是三角形屋顶,就像山间的小屋一样,使院子显得很宽敞。从未收拾过的院子前面有一个大件垃圾堆放场。

那个看起来像是大件垃圾的东西却是艺术家的作品。旧轮胎、雨伞、坏了的偶人以及电视机等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破烂被重新组合拼装在一起,创造出一个莫名其妙的造型。其中也有刚才提到过的那辆自行车的残骸,一看就知道是一堆破烂。从艺术角度看,有一种变态的幻想式氛围。

“原来垃圾还可以用来做这个呀。大概垃圾都会生气的。”平川压低了声音说道。在紧挨着路边建的形同虚设的栅栏里,陈列着这个奇怪的造型,所有经过这里的人都看得到。北村觉得大概会有人误把这里当作垃圾堆放场,跑到这里来倒垃圾。这时房屋的主人走了出来。

这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瘦削的男人,脸色很难看,穿着短外衣,趿拉着鞋。看样子不像是个激进的艺术家,而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人。

“那就是艺术家。”平川在北村的耳边小声地说。艺术家把目光转向他们这边。平川突然鞠了个躬,说道:

“这是作家北村直树先生。他说今天无论如何要看看您的作品,我就带他来了。”

北村还没来得及制止,平川就说了出来。他对两个人用的都是敬语。

“欢迎,欢迎,快请进来慢慢看。”似乎平川的话让他感觉特别好,艺术家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他笑的时候居然特别和蔼可亲。

“我听平川说起您的作品,非常想看一看,冒昧前来,打扰了。的确是一件出色的作品。”北村奉承地说。但也并不完全是奉承。仔细看了看,这一乍看时觉得离奇的造型有着一种动人的力量。

也许在将来这只是一个普通的造型。艺术家通过敏锐的感觉发掘出来的未来形象,有一种非同寻常的幻想效果,向观赏者的精神上传递一种让人战栗的感觉。夸张地说,艺术家通过堆积垃圾创造出一个举世无双的出色造型,这种才能使人惊叹不已。北村对自己身为作家却只用一个“出色”来加以形容感到很不好意思。

“我自己也不太明白。素材的灵魂转到了我的身上,才创造出来的。”艺术家谦虚地说。自行车是整件作品的主干,在作品中用于突出重点。

“我觉得这辆自行车是整件作品的主干。”

“真不愧是当作家的。我是想用这件材料来象征机械文明的终止。自行车表达了主要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