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且共从容(第3/15页)

他夫妻二人确实是为了寻觅《张公兵书》而来。沙州虽然还算是个独立王国,可四周强敌环伺,已处于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境地。尤其西夏崛起后,称雄河西,更是向国力强大的大宋进攻,夺取了不少土地。而大宋自太宗皇帝赵光义失利于燕云以来,对外多采取绥靖政策,宁可牺牲部分领土和经济利益来换取和平和安全,对西夏的咄咄逼人一直姑息养奸。大宋如此软弱,沙州愈发感到危机,预料西夏早晚要攻取敦煌一带,虽然也与辽国结盟,但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沙州不得不想法自救。有人献计,说昔日唐代名将张巡能困守一城而扼天下,如果得到张巡遗留下来的兵法,以沙州的实力,必能拒西夏军于城下。因张望归本就出自南阳张氏,与张巡同族,遂被赋予寻找《张公兵书》的使命,携妻子裴青羽跟随使者团来到中原。他们去过张巡故里南阳,也到过张巡读书成长的蒲州河东[1],最后来到张巡殉身之地商丘,但始终没有关于兵书的眉目。当然,他们也不相信兵书作为祥瑞被太祖皇帝赵匡胤得到的说法,因为大宋没有雄健之气——对契丹惨败,最后以《澶渊之盟》求和;对西夏惨败,拱手将富饶的灵州让出。这样一个王朝,不可能会以《张公兵书》作为镇国之宝。其实大宋根本就是一个白板王朝,连秦代传下来的传国玉玺都没有寻到。又重文轻武,总用文人来担任军事长官,制衡武将,连晏殊这样不通政务、军事的人都能担任枢密副使。

虽然大宋在军事上一塌糊涂,其国力却不容小觑,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繁荣。张望归夫妇此行辗转走了许多地方,收获颇多,唯独对真正的目标《张公兵书》一无所获,没有寻到任何线索。就在二人心灰意冷、预备动身返回沙州之际,忽然冒出了市井无赖全大道,自称在忠烈祠发现了《张公兵书》残页,瞬间传遍全城。他夫妻二人得到消息后,也即刻赶往忠烈祠,也就是在那里,遇上了同样赶来看热闹的张建侯和许洞。因为现场太乱,全大道又被官府捉走,没有什么线索。他二人便应张建侯邀请来到性善寺,原意也是想见见寇准夫人宋小妹。当日性善寺发生惨案,三人赶到后虽然合力杀退贼人,但张小游却中火蒺藜而死。

次日,夫妇二人返回城中,想从全大道身上查探线索。但官府逮捕全大道后,防范甚严,他们两个陌生人在南京又人生地不熟,没有任何门路。好不容易今日打听到全大道释放回家,遂天黑赶来寻访。到全家时,他们见院门虚掩,便直接推门进来,堂门也没有关,叫了一声,见无人应,便直接进到内室,却见全大道横躺在地上,一探鼻息,人已经死了。料想必然是因《张公兵书》遭祸,遂动手搜查全大道身上,除了几个铜钱外,别无他物。这时候,包拯几人到来,张建侯更是在院外叫喊。他夫妇二人思忖《张公兵书》毕竟是中原之物,他们私下来寻觅,很有些不光彩,而且全大道死在内室,着实难以解释,遂干脆跳窗逃走。至于包拯几人能由颈伤联系上软剑,次日即追寻来望月楼,实是大出意外。

沈周道:“那么那柄青冥剑的主人是谁?”张望归道:“不是我不愿意相告,而是我着实不知。若不是适才听包公子的分析,我都不知道内子为何要主动揽下杀人罪名,全大道之死,实与我二人无干的。”

沈周极是惊奇,道:“张先生不知道青羽娘子为什么要承认杀人?那为何还要主动承认你自己是凶案主谋呢?”张望归道:“我只是猜想内子既然愿意承揽罪名,一定有她的理由。身为丈夫,理所当然地要支持她。我知道二位公子也许不相信,但这的确是事实。”

他对事情经过浑然不知情,却是全心全意地相信妻子,愿意与她同生共死,这是怎样一份感情,堪称惊天地、泣鬼神了。

包拯一时无语,沉思了好半晌,才道:“我信得过张先生,这就请先生去叫一声尊夫人吧,我还有几句话想问青羽娘子。”

张望归应了一声,人刚走出阁子,崔槐径直闯了进来,一进来就将阁子门关得严严实实。包拯和沈周均大感意外,不知道这位新继承了崔良中全部家业的富贵公子神色为何如此仓皇慌张。

沈周问道:“崔员外有事么?”崔槐道:“那个跟张公子在一起的妇人,委实叫裴青羽么?”沈周道:“是啊。崔员外认得她?”

崔槐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不算认得,但我听过她的名字,她应该是我的小姨。”

原来崔槐因继承了叔叔崔良中的家业,开始主持崔家茶叶生意,他今日到望月楼拜访几个赶来参加斗茶大会的茶商,因尚在为叔叔服孝,不能饮酒坐乐,所以出来阁子,站在庭院中透气,正好遇见了张建侯和裴青羽。寒暄过后,张建侯为二人简略作了引见,便引着裴青羽走开了。崔槐却隐约觉得裴青羽这个名字耳熟,仔细回忆了半天,蓦然想起一个人来——他母亲名裴德淑,是前灵州知州裴济之女。裴济原配妻子姓景,生德淑一女,德谷、德基、德丰三子。另有一妾名温喜,原是个卖艺的江湖女子,因出身卑贱难以见容于裴家,裴济却对她宠爱有加,一刻也离不开她,到灵州赴任时,只带了温喜和其所生之女青羽。后来灵州被党项人攻陷,裴济死难,温喜和裴青羽亦不知所终,料来早已死于战乱之中。崔槐想不到今日还能听到青羽这个名字,对方又姓裴,来自沙州,十之八九是他从未谋面的小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