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诡计与欲望 第六章(第3/7页)

“借他的书看?”马辛厄姆惊讶地皱了皱眉。

“是这样的。我打扫的时候看到那本书放在架子的最底下一层,我很想读一读。如果你对这本书感兴趣的话,它就放在电视机下面。米莉森特·金特尔写的《暮光下的玫瑰》。我很多年都没看到过她出新书了。”

她伸手把书拿过来,递给了马辛厄姆。书很薄,还被包在防尘罩里,封面上画的是帅气逼人的黑发英雄,怀里抱着一个几乎快昏厥过去的金发女孩,背景里是怒放的玫瑰。马辛厄姆翻了一遍,用一种饶有兴致又含有一丝轻蔑的口吻说:“我应该能猜到这几乎不会是他会读的书。我猜是他的某个选民送给他的,作者还签了名。我在想他为什么还要费心留下这本书。”

明斯太太尖锐地说:“他怎么就不能留下这本书呢?米莉森特·金特尔是个很棒的作家。虽然她最近几年没写多少东西。我偏爱那些能写出好看的爱情小说的作家,比写那些可怕的凶杀案的好多了。我受不了那些侦探小说。所以我问他能不能借这本书看,他说可以。”

凯特把书拿过来打开,扉页上写着:“致保罗·博洛尼,送上作者最衷心的祝愿。”底下是作者的签名,米莉森特·金特尔,还有日期,8月7日,正是黛安娜·特拉弗斯溺水身亡的当天,但很明显马辛厄姆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她合上书,说:“明斯太太,如果这本书您已经看完了,我们需要把它带回坎普顿小丘广场。”

“你们随意。你们别多想,我并没有要顺手牵羊的意思。”

马辛厄姆问:“他说您能借走这本书之后,又发生了什么?”

“他问我在坎普顿小丘广场工作多久了?我说九年了。然后他说,‘这些年于你而言过得好吗?’我说,和大多数人一样好。”

马辛厄姆微微一笑。他说:“我觉得他并不是想问这个。”

“我当然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但是他能指望我说什么?我完成工作,他们支付给我薪水;每个小时四英镑,比一般的薪水高,如果我一直待到天黑还会帮我叫计程车。如果工作不合适,我是不会留下来的。但是他们指望用钱换到什么呢?爱吗?如果他希望我说我人生中最好的时光就是在坎普顿小丘广场度过的,那他恐怕要失望了。提醒你们一句,第一任博洛尼夫人还活着的时候情况可是大不相同的。”

“您说的不同是什么意思?”

“就是不同。那个时候整个房子里看起来更有生气。我喜欢第一任博洛尼夫人。夫人让人感觉非常舒服。但是她没能待多久,可怜的人。”

凯特问:“您为什么要继续在坎普顿小丘广场62号工作呢,明斯太太?”

明斯太太的小眼睛一亮,她只是简单地说:“我喜欢给家具打蜡和磨光。”

凯特猜想马辛厄姆肯定很想问她对于第二位博洛尼夫人的看法,但他还是决定不偏离询问的主线。

“然后又发生了什么?”他问道。

“他出去了,不是吗?”

“离开了家?”

“是这样的。”

“您确定吗?”

“听着,他穿上了夹克衫,拎上了手提包,走过门厅,我听见正门开了又关上。如果他没有出去,那是谁出去了?”

“但是您并没有亲眼看到他离开?”

“我从来不会跟着他走到门口,再和他吻别,你是想知道这个吗?我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但是那就是我在这个人在世上看到他的最后一眼,我也不指望能在另一个世界见到他,这一点是很确定的。”

也许是出于谨慎,马辛厄姆没有在这一点上追问下去。他说:“您很确定他把日记本放回抽屉里了吗?”

“他没有带在身上。听着,日记本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你的意思是我把它偷走了还是怎样?”

凯特这时候插话道:“日记本现在不在抽屉里了,明斯太太。当然了,我们并不是在怀疑有人拿走了,它又没有任何价值。但是确实是不见了,而且可能对破案来说很重要。是这样的,如果他确实为第二天安排了活动,那么他离开家的时候就不太可能是一心要去自杀的。”

明斯太太稍稍平静了下来,她说:“反正他没带在身上。我亲眼看见他把日记本放回去了。如果他晚些时候又回来拿走了,那也是我不在的时候拿走的。”

马辛厄姆问:“当然,那也是有可能的。您什么时候走的?”

“17点,通常都是这个时间。我把午餐用过的餐具都洗干净,再做一些下午要做的特别的工作。有的时候是要擦银器,有的时候是要擦亚麻碗橱,周二的时候一般都是去书房打扫书上落的灰尘。我在那里从14点30分待到16点,然后去帮着马特洛克小姐准备下午茶。他那个时候肯定还没回来。如果有人从门厅走进来我应该能听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