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贝罗迪案(第2/2页)

现在,他第一次听说了海勒姆·特拉普这个名字,才知道被心爱的女人出卖了。她想要自由,可不是为了他,而是要嫁给有钱的美国人。他只是她的傀儡。他嫉妒得发狂,因此转而揭发她,声称从头到尾都是受她摆布。

然后,贝罗迪夫人证明了她非凡的一面。她毫不犹豫地推翻了自己的证词,承认“俄国人”纯属虚构,真正的凶手是乔治·科诺。他对她的痴迷让自己利令智昏,从而犯下罪行,还威胁说如果她胆敢泄露半句,就会遭到可怕的报复。她被这恐吓吓坏了,只好答应。她还担心如果自己说出实情,就有可能被指控包庇罪犯。但她决然断绝了跟杀害她丈夫凶手的所有往来。而他写这封控告信,就是对她上述态度的报复。

她郑重发誓,自己跟这起谋杀案毫无关系——在那个难忘的夜晚,她惊醒过来,发现乔治·科诺站在她面前,手里握着一把血淋淋的刀子。

这是一步险棋。贝罗迪夫人的证词很难让人信服。可她对陪审团的演说可谓杰作。她泪流满面地说到了自己的女儿、自己的节操——女人的节操。为了孩子,她要维护自己清白的名声。她承认了乔治·科诺是她的情夫,因此,从道义上来说,她也要负起一定的责任。但是,她对上帝发誓,仅此而已。她知道没有依法检举科诺是犯下了一个重大的错误,但是她声泪俱下地说道,女人绝对做不出来这种事。她爱过他!怎么能亲手把他送上断头台呢?虽然罪不可恕,但她绝没有犯下那桩归到她头上的杀夫之罪。

不管怎样,她的雄辩和个人魅力占了上风。贝罗迪夫人在空前振奋的场面下被宣告无罪释放。

警方尽了最大努力,仍然抓不到乔治·科诺。至于贝罗迪夫人,再也没有人听到过她的消息。她带着孩子离开巴黎,开始了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