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页)

“如果只需要我在房间里等候,那就另当别论。”

“你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她微笑道,“先告诉你姓氏吧,新旧的新,大海的海,新海。我要找新海曾经的住处。”

“姓……新海?”

“姓氏较为罕见,我想应该好找。”

“是啊。”雅也点点头,把视线转向窗外。尽管是预想中的名字,听到时依然感到一丝紧张。他不想让赖江察觉自己表情的变化。

看来赖江并不知道美冬的父母曾居住的地方,顶多知道在西宫曾遭遇地震,并不清楚详细住址,否则这次就会去西宫。

烧毁倒塌的公寓残骸突然浮现在眼前,旁边站着美冬。已过了四年。刚见面的时候,做梦都没想到会和她一起来东京。这么想来,来东京后,这还是第一次坐新干线。

两个半小时后,雅也和赖江出了京都车站,把行李寄存在投币式储物柜里,向出租车站走去。

“上次来是好几年前了,变化可真大呀。”赖江环顾着车站四周,“你多长时间没来了?”

“十年了,”他答道,“所以无法当向导。”

“没办法,咱们俩商量着走吧。”赖江看上去心情不错。

坐上出租车后,她拿出京都地图给司机看,从对话中得知她想去新三条小学。她好像事先调查了小学的位置。

“问题是,学校所属的区域还不清楚。”出租车开动后,赖江说,“所以,我想先以学校为中心慢慢扩大范围。”

“这是个问题。该怎样问呢?总不能碰到一个人,就问人家是否知道新海家的地址。”

“是啊。我想先问问开店的人,比如寿司店,那里要送外卖,或许能记住老主顾的名字。”

“那也要看具体时期。那个姓新海的人住在那里是几年前的事?”

赖江微微歪了歪头:“十年……或许是十五年前。”

“十五年……”

“到了我这个岁数,十五年一眨眼就过去了。”她缩了缩肩膀,“对年轻人来说,那也许是很久以前的事。”

“倒也不是。”

雅也觉得不那么容易。美冬的父亲是公司职员,同做生意的人相比,和街坊邻居的联系少。十几年后的今天,很难说是否有人还记得。

雅也的心情极其复杂。如果为美冬着想,最好赖江在此次调查中受挫,但他确实也有借此机会了解美冬的想法,没有把来京都一事告诉美冬。

出租车驶入远离繁华街道的住宅区。不久就看到了一所小学,校舍不大,操场看上去也很小。车在校门前停下。

“像是还在上课。”雅也探头往里看了看,校园里有一些像是三四年级的学生的练习跳箱。

“学校里有没有毕业生名册呀?”

“当然会有,可我想不会给外人看。”

“是啊,肯定是。”赖江马上放弃了,“刚才咱们路过了一条小商店街,先回那里吧。”

她手拿地图向前走,雅也跟在后面。望着她苗条的背影,雅也想,看来要作好心理准备,今天肯定是漫长的一天。

两人最初问的是一家肉店。或许是过了午饭时间,中年女店员正闲得无聊,见他们走过来,马上浮现出热情的微笑。“欢迎光临,两位来点什么?”

“不是,我们想问您点事情。”雅也用关西方言说,“您知不知道这附近有一家姓新海的?”

“新海?”

“应该是十五年前住在这里的。”

“十五年?那么早的事情,我不记得了。姓新藤的我倒是认识。”看样子她并不想认真回忆。

雅也道谢后出了店,忍不住叹了口气。“以这种方式到处问,估计够戗。”

“我从没想过能轻易找到。”

四处走了大半天,最终也没有找到知道新海家的人。

“我觉得那个小学所属的区域基本上找遍了。“赖江望着辅在桌子上的地图说。他们刚在京都车站附近的饭店简单地吃了晚餐。

“店里的人一般都不知道客人的名字。”

“也问了好几家寿司店了吧?”

“问了五家。就算新海家经常叫寿司外卖,寿司店也未必就在小学所属区域内。”

赖江露出一丝苦笑。

“怎么了?”他问道。

“我是想,你怎么不能说点肯定性的看法呀。”

“啊,对不起。”

“没关系,去酒店再研究具体方案吧。”赖江手拿账单站起了身。

两人取出寄存的行李,进了车站旁边的酒店。赖江办理入住手续的时候,雅也一直心神不定,只能靠吸烟来稳定情绪。如果美冬目睹了这种情况,肯定会鼓励他:雅也,今晚是机会,千万不要放过!

赖江走过来递给他一张门卡:“给,这是钥匙。”

“谢谢。”他接了过来,心里刚想着不会在同一个房间吧,赖江又拿出了一张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