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大神农架 第二话 秘境(第2/3页)

不过刘坏水也认为山海图里描绘的神农,应该是个地理坐标,位置大概在一座大山底下,据说老君山最高处“神农架”,悬崖峭立,林木蒙茸,自古人迹罕至,此地处于大巴山余脉东端,相传神农氏在此架木为巢,因而得名“神农架”。咱们国家在1970年,于房县、兴县、巴东三地,析置“神农架县”,这是先有山名,后有县名。

司马灰听到此处,觉得有些搞不懂了,只通过拓片中的图形,怎么就能轻易确定这是个地理坐标?

刘坏水说这山海图里记载得再清楚不过了,可要想弄明白地形地势,得先搞清楚上面盘曲起伏的东西是什么。

司马灰莫名其妙地说:“那似乎是条栖息在地底巨蟒,而且体形奇大,能吞山岳,它与地形地势有什么关联?”

刘坏水说:“这哪是什么吞山的怪蟒,您再仔细瞧瞧,它还像什么别的东西?”

司马灰又看了看拓片,若说是地底怪蟒,也仅具轮廓,分辨不出蟒头蟒尾,以他的眼力,终究看不出这是个什么物体。

刘坏水说:“其实它是条山腹里的隧洞,内部岩层色泽乌青,酷似从死尸身体里拽出来的肚肠子,非说像蟒蛇也无不可,反正就是深山里天然造化的盘叠洞窟,古称尸肠洞,上边的山形也很特殊,地层里蕴藏的化石特别多,这种罕见的山形地势,只有大神农架的原始森林中才有。听那些个早年间的老郎们所言,尸肠洞深不见底,尽头多半通着锁鬼的阴山。”

司马灰说:“它不就是一个盘叠形的山洞吗,能比罗布泊望远镜还深?深渊在古书中也被称为九重之渊,我要是没记错,庄子有言——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颔下。可见真正的重器秘宝,都在地下绝深之处,因此地洞越深越好。”

刘坏水点头称是:“你们此去如能得手,自是最好不过,我那件‘大货’就算有指望了。但庄子这话里可也透着十足的凶险,别忘了古人还曾说过——虽有善烛者,不得照于九重之渊。可见那地底下有些东西是绝对不能看,也绝对不能知道的,只盼八老爷您千万不要有去无回才好。”

司马灰听得此言,暗觉一阵毛骨悚然,古人预示的“九重之渊”,应该就是“绿色坟墓”要找的地方,于是又问刘坏水,尸肠洞的具体位置所在,那一带都是莽莽林海覆盖的崇山峻岭,峭壁险崖极多,只凭一两个人,怎样才能找到隧洞入口?另外那部几千年前的“机器”究竟是何物?能否确定它就在隧洞最深处?

刘坏水为了司马灰许下的“大货”,当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当即话复前言,接着说道:咱还是一个一个的来吧,先说这个所谓的“机器”,或说是“机械”,除此之外,我实在想不出别的词来形容这东西了,古书中称其为“天匦”,是度量天地之物,能够自行自动,春秋战国的时候,它还在大神农架隧洞深处,近些年出土的古楚国墓葬壁画和竹简里,也有与之相关的记载,但内容离奇诡秘,今人多不可解。

因为当地也曾是巫风盛行的古楚国疆域,春秋战国时六十万秦军大举南下灭楚,却没在楚王宫室里找到大批珍宝和青铜重器。据说当年都被楚幽王埋到尸肠洞里去了,那其中有飞僵出没,生人莫近。此后的两千余年,高山为谷大海生尘,地形地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今这条深山隧洞的具体位置,可就很难找了,另外尸肠洞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名,之后的县志方志都不再用此称谓,它早已变成了一处不为人知的“秘境”,所以只要世间确有此物,它就应该还在“神农架”。

司马灰听完刘坏水的讲述,仍旧难以想象“天匦”究竟是个什么,大概这古老的传说年代深远,内容早已失其真意,看来只有眼到腿到,真正在深山里找到它,才有机会解开谜团,根据拜蛇人留在地底密室中的古篆记载,好像“天匦”就是抵达深渊的通道,这也是司马灰所知的唯一线索,不管结果如何,他都打定主意要去探个究竟。

于是等罗大舌头回来之后,众人便继续在车厢里低声密谋,司马灰向来胆大包天,又自持有一身本领,打算凭着一纸私自篡改过的介绍信,与罗大舌头两人冒充成考古队员,直接进山探秘,而且要尽量隐踪匿迹,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因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此时无法确定国内还有没有“绿色坟墓”的潜伏份子,万一走漏了风声,难保进山后不出意外。

刘坏水并不赞同,他指望司马灰能活着带出几件“大货”,自然要稳妥起见,“大神农架”处在鄂西腹地,山区岭高林密,覆盖着终年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地底隧洞中更是情况不明,只有两人前往,纵然有些个手段,也未免势单力孤,恐怕难以成事,应当先回去从长计议,最好多找几位奇人异士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