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这是个网络(1)(第2/4页)


  在门厅里午后的暗影之中,老黑人审视着这位苦苦相求的顾客,“兔子老弟,你的身体状况可好?”他问道,“还有当年的劲儿么?”
  “我每天早晨跑近十公里,每星期至少练两次举重,就在大学的体育馆——”
  “我没听见啊。我可不想知道什么学院、什么大学的事情。”
  “那你就没听见。”
  “当然没有。我得说,看起来你的状态还不错。”
  “那是我刻意保持的,卡克特斯,”伯恩轻声说,“有时候,会是一个突然响起的电话,或者玛莉回来晚了;有时候是她带着孩子出了门,我却联系不上她……有时候则是一个陌生人在街上拦住我问路,然后那种感觉就回来了——他回来了。‘胡狼’。只要他还活着,哪怕只有一丝可能,我就得做好应付他的准备,因为他会不停地搜寻我。可极其讽刺的是,他追杀我的依据只是一个假定,未必正确。他以为我能够认出他来,但我对此并不确定。现在我脑子里还没有任何清晰的形象。”
  “你有没有想过把这个情况传递给胡狼?”
  “他的眼线到处都是,我看我还是在《华盛顿邮报》上登个广告吧:‘亲爱的老伙计卡洛斯:老兄,我可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别开玩笑了,杰森,这不是什么不可想像的难事。你的朋友亚历山大能琢磨出办法来。他的脚虽然跛了,脑袋却没受影响。要找个高雅的说法来形容,应该是蛇一般的狡猾。”
  “这恰恰说明,如果他还没尝试这个办法,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我觉得你说的没错……那咱们就开工吧,兔子老弟。你想怎么做?”卡克特斯领着他穿过一道宽阔的拱门,走进一间破破烂烂、塞满老旧家具和发黄椅罩的起居室,朝屋子后边的一扇门走去,“我的工作室不像以前那么雅致了,但所有的设备都还在。你知道,我现在差不多是半退休状态。我的那些理财顾问搞出了一个棒的要命的退休方案,在税收方面好处多多,所以压力还不算很大。”
  “你简直是叫人难以置信啊。”伯恩说。
  “我估计有些人可能会这么说——那些没蹲在牢里服刑的家伙。你想做成什么样?”
  “就跟我本人差不多吧。当然不能和欧洲和香港的东西一样。其实,只做证件就行了。”
  “那‘变色龙’可又换了一套伪装喽。他本人。”
  两个人走到门边,伯恩停了下来,“这件事我也忘记了。他们以前是这么称呼我的,对不对?”
  “‘变色龙’?……确实是这么叫的。而且据他们说,这个绰号很有道理。如果六个人跟我们的小伙子伯恩照过面,就会有六种不同的描述。顺便说一句,伯恩还没化妆。”
  “以前的记忆渐渐都回来了,卡克特斯。”
  “万能的上帝啊,我真希望这些回忆没有回来。但它们如果确实回来了,你可千万要回忆起所有的一切……到我的魔法屋里来吧。”
  三小时二十分钟之后,魔法完成了。大卫·韦伯,从事东方研究的学者,扮演杀手杰森·伯恩长达三年,如今他又有了另外两个化名,而用来证明这两个身份的护照、驾照、选民登记卡也一应俱全。因为出租车不愿到卡克特斯的“地头”来接人,一个没工作的邻居(此人的脖子和手腕上挂着好几条沉甸甸的金链子)开着他那辆崭新的凯迪拉克,把卡克特斯的顾客送到了华盛顿市中心。
  伯恩在加芬克尔百货商店里头找了一部付费电话,拨通弗吉尼亚的康克林,把两个化名都告诉他,然后选了一个名字在五月花酒店使用。如果酒店的夏季客房太紧张,康克林就会动用官方手段,通过酒店管理层弄一个房间。此外,兰利方面会起用“四○”命令,尽可能为伯恩提供他所需的材料,并尽快送到他的房间来。估计这至少还得再花三个小时,而且送达时间和材料的真实性都没有保证。康克林通过另一条直拨线路向中情局再次确认上述情况,与此同时伯恩则心想,不管怎样这三个小时他还得抽出两个小时去办事,然后才能去酒店。他得配上几身行头;“变色龙”正在恢复原先的状态。
  “史蒂文·德索告诉我,他会让电脑开动起来,在我们的资料、陆军的数据库和海军情报资料之间进行交叉检索,”康克林又拿起了电话,“彼得·霍兰能帮上忙;他是总统的老伙计。”
  “老伙计?这个词从你嘴里冒出来可有点奇怪。”
  “他是沾老伙计的光上任的。”
  “哦?……谢谢解释,亚历山大。你怎么样?有没有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