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茶王隐谷》第04章 重演的历史(第2/3页)

我本来很想生气的,但因为太困了,所以根本没有心思理会这些无聊的琐事。评判者已不是周茶佬,而是三个老爷子,两个都是黑衣,另一个是白衣,且手持一根白木棍。终于,在见过了所有参加者和评判者后,茗战正式开始。

要炮制好茶,就要煎煮。不像现在有些文人以风雅自居,特别喜欢饮茶,但只不过是用沸水冲泡茶叶而饮用罢了,并不像茶类经书提到的那样去煎煮茶汤。为了更好的发挥,每一个参加者都有一个房间,不受其他人干扰,更不可能作弊。他们都有伙计帮手,我只有一个人,什么都得靠自己,就连带来的装备也要自己背着,这真是头一回如此尴尬。

可是没有办法,只能赶鸭子上架,要退出已经不可能了。煎煮茶水用的器皿首选茶铫,它是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但很难得到优质的。其中有石铫、铜铫、白泥铫,但石铫往往太厚,铜铫容易有异味,所以还是广东的白泥铫最好,廖雨茶庄已经有了,所以我就选用了现成的。我还从廖雨茶庄选了一个小风炉、青田窑的碗盏、一只古牺杓、一把蒲葵扇等等。

我只能凭有限的认知,以及有限的材料来准备,有的方面不熟悉,想要的东西又找不到,可以说是穿着棉袄洗澡的感觉。譬如紫笋茶要配金沙泉水和紫砂壶,这样才能最好地发挥,但我弄不到好的紫砂壶,廖老二的紫砂壶也在救火中摔破了。新买的紫砂壶绝不能用,茶具都是用得越久就越好,新的器具容易有异味,且必须先用米汤煮过。

在把东西放置妥当后,我就笨手笨脚地开工,全然不顾那三位老爷子的奇怪目光。

残本茶经引用过苏东坡的一句诗: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这一段内容就是煎煮茶汤的妙诀。总体来讲,煎煮茶汤好坏的关键,全是“侯汤”。我首先把崂山泉水舀入白泥铫,把风炉燃起炭火,然后不停地用蒲葵扇打风,而这时候绝对不能停。好不容易,汤水中细沫慢慢泛出,这就是蟹眼;又过一会儿,较大的泡沫向上翻冒,这就是鱼眼;再过一会儿,就听到了水沸的声音,这就是松风鸣。

从一出现蟹眼,就要舀出一两匙水,到松风鸣再倒回去,防止水再沸腾,随即放入紫笋茶。茶叶的数量也有规定,一般是每半升水,配上茶叶二钱。再把水煮至沸腾,茶就算煎好了。不过,这个时机最难掌握,稍微煮过头茶汤就会老,老了茶香就散去,茶水也色重汤浊;没煮到火侯,茶汤又嫩,嫩了茶香还未焕发,茶水也色弱味薄,这两种现象都是煎煮茶水的失误。一失误这一炉茶就全部作废,不能用了,也没有任何办法补救。

煎煮茶水时,一定要心平气和,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技巧再好也会损失茶水品质。可我根本静不下来,心里乱糟糟的,不知道怎么确定茶水是否煮好了。这个决定就是成败的最后关键,否则自己这关都过不了,更别提和兰天比试了。我越急就越不能下决定,茶水这么烫,我不可能像煮菜那样试吃。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只有这么多茶叶,煮坏了就不可能重来了。

这个房间里只有我一个人,房间造得很幽雅,但对于烦躁的我起不到任何作用。我想找个人问问都不行,总不能直接去问那三个老爷子,这样岂不是自暴家短。眼看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我既担心茶水煮过头,又担心茶水还未煮透,所以惶惶难安。廖老二对我期望那么高,如果大败而归,很可能他就会死掉,这么一想我就更慌张了。

就在此时,周佬茶庄响起了吵闹的声音,我的注意力也被吸引了过去。我听得出吵闹的声音是赵帅的,听到他的声音我就下意识地想糟糕,莫非廖老二已经等不及,早早驾鹤归西了吗。不过这也好,省得我唯唯诺诺,患得患失。谁知道,赵帅冲了进来,他身后还带了一个人,等我看到那人后,立刻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那人就是不染尘世的木清香,她浑身透着一股祥和之气,满脸的镇定自若,仿佛台风来了也临危不惧。赵帅闯进我所在的房间后,我急忙说他们是我的伙计,因此他们才没有被赶出去。我好奇地问赵帅,他演的是哪一出,为什么忽然和木清香同时出现。赵帅说刚才在医院里,木清香找到了廖老二的病房,主动提出来帮忙的。

木清香看我罗嗦个没完,她就平静地说:“安心煮茶,不要分心,其他事等斗茶结束了才说。”

“我真的不会啊,既然你来了,那就好事做到底,把活儿接了吧。”我说完就要让位。

可是,木清香却泰然地说:“煎煮茶水就如同生下自己的孩子,中途绝对不能换人,会喝茶的人能喝出端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