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南洋怨杯》第05章 最初的阴谋(第2/3页)

我的逐客令一下,大伯父脸色就难看了许多,他没有厚脸皮地继续坐着,而是起身要离开。大伯父身患怪病,很难在短时间痊愈,不是我不相信黄德军那个哑巴神棍,就算他是华佗,或者张天师,那也很难使大伯父即时康复。因此,我就丢出一句话,告诉大伯父我和木清香只在厦门待五天,五天一过,不论他的怪病是否治得好,我们都会头也不回地离开。大伯父冷冷地哼了一声,像是被羞辱一样,生气地摔门而去。

第二天早上,黄德军没有准备早饭,而是从五通村的水果店里买了几斤桃子回来。除了小堂妹喜欢吃桃子,大家都干脆说不吃早饭了,所以那几斤桃子全被小堂妹独吞了。我问了黄德军,如果没时间做早饭,我可以帮忙。可黄德军比划了很久,我才知道昨天准备的早饭材料不见了,所以他才匆忙地去买了几斤桃子回来。

黄德军准备的早饭是馒头和鸡汤,馒头不见了,还没宰杀的鸡也丢了。偌大的黄厝犹如一个监狱,光是翻墙不可能溜得进来,除非从前门,或者后门进出。因此,这些食材怎么丢的,黄德军怎么都想不通,我还开玩笑说会不会是鬼偷了,谁知道白给黄德军瞪了一,好像被侮辱了一样。

木清香知道此事后,她就叫我小心一点儿,晚上别乱跑。黄厝的前门和后门都没有被撬过的痕迹,估计这些饭菜被偷,是有别的用处,绝非拿来充饥那么简单。我倒没有想得那么深,大伯父家教森严,他肯定不许三个堂兄妹多吃,所以他们才会半夜起床偷吃了那些食材。

我跟赵帅混得久了,习惯了大鱼大肉,一看水果就倒胃口。昨晚吃得少,对着那些黑脸人哪里吃得下,半夜醒来时就饿了。于是,我就和木清香商量,要不要去村里找点东西果腹,免得又看见大伯父那一家子。

木清香不想吃早饭,其实我很少看见她吃东西,真的像不食人间烟火一样。我去五通村闲逛时,木清香就站在青黑色的海崖边,痛快地吹海风,仿佛风一吹她就会飞起来。村里人很悠闲,虽然地理位置有点偏僻,古建筑也很多,但村里的现代气息明显比海崖边的黄厝要好得多。起码五、六户人家都买了电视机,有人还花了一千多块装了电话,甚至有水果铺、杂货铺等东西。

我在村头看见一家小饭馆,除了酒水,还有鲜虾、蟹、小鱼儿煮酱油水,海蛎煎、炒饭、炒青菜等,这些东西害我口水不停地流。我点了一大桌菜,叫上店主一起吃,店主乐呵呵地坐下,还问我一个外地人跑到这里做什么,难道要出船吗。我说不是,然后问了黄厝原来的主人是干什么的,不会历代都是神棍吧。

店主是个中年大叔,为人爽快,他说大家都不清楚黄厝里的人是谁,因为和村里离了几百米,大家一直没什么交往,只看见经常有外地富贾到黄厝里找人。但据祖辈们留下来的故事,黄厝原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花了三年才建成,是一个旅菲华裔黄姓商人所建。但后来古建筑普查时,根据房契记载,黄厝是“光绪六年购买翻建”的,也就是说原来已经有屋子了,黄姓商人只是做了加工而已。

至于黄厝原来的主人是谁,因为沧海桑田的变迁,大家都已经不清楚了,只知道很久以前就有了。当年黄姓商人改造黄厝,还特地从菲律宾运了杉木、楠木、桉木,以及花岗岩、辉绿岩(也就是青斗石),梁柱高大结实,即使海风长期风蚀它,也没有多大的噬损。

在交谈中,我才得知五通古渡来历不简单,早在南宋就已经闻名了。据说,800年前,历史上那个“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带着年仅11岁的端宗逃至五通古渡,元兵在后穷追,文天祥在五通古渡出海,并在古渡上留下了“龙门”二字,因此五通古渡也被人称为“龙门渡”。如今,龙门二字已经不见了,但此事在诸多古籍里都有记载。

我啧啧地想,原来忠烈节士的文天祥带着小皇帝来过这里,不知道我是否走过他当年走过的路。吃饱以后,我就又往码头走,木清香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我甚至以为她要跳下去。三个堂兄妹都没有走出黄厝,原因是大伯父下了禁令,他们私下虽然说话放肆,但都不敢违背大伯父,十有八九是担心分到的遗产不多,所以假装听话。

我远远地朝木清香喊了几声,可她没有回过头,不知道她是不想理我,还是海风太大,她没有听见。黄厝离海崖边有一百多米,我肚子太撑了,所以就懒得再晃悠,想要回房再补睡几个小时。这里的环境清悠,其实很适合度假,刚好又没什么事情需要我操劳,所以就权当来这里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