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蒙顶神香》第06章 王桥道人(第2/2页)

在文革爆发前,廖老二来过武夷山,并与王桥道人见了一面,一起品茗饮茶。武夷山上的佛寺道观都是茶叶的胜地,很多岩茶技术都是从那些地方流传出来的,就连陆羽也盛赞僧侣道士们对茶很了解。可惜好景太长,已到了尽头,文革时,破四旧,这些佛寺道观就首当其冲地被拿来批斗了。

那段日子的事情不好多说,其他僧侣道士的结局暂时放到一边,但说王桥道人预感劫难将至,所以早早地逃入了武夷山里。那时,武夷山还很幽静,尚未大规模地开发。很多地方都是人迹难至,王桥道人就变成了野人,在山里艰难度日。野人没有那么好当,要果腹,要温暖,要提防成为野兽的食物,还要不被人抓去批斗。

山里别的不多,野茶最多,王桥平日里爱茶如命,进入山中以后,他每日靠茶叶充饥,直接将茶叶咬碎吞下。在山里的日子待得长了,王桥道人身上的人味就渐渐淡化,与武夷山融为了一体。十年浩劫过去后,除了茶人以外,已经没人记得曾经逃进山里的王桥道人了。可那时的茶人又被拉到外省去锻炼红心,剩下来的知情人就更少了。

王桥道人就这样被人遗忘了,茶人中流传的版本很多,有人说他看到了白色仙影,飞升天界,也有人说他已经死了,被野兽吞进了肚子里。廖老二断定这位道士就是王桥道人,因为武夷山里又没野人,只有王桥道人躲进山里后就杳无音讯了。

我端详坐化了的金身,觉得廖老二虽然夸大其辞,但此人应该就是王桥道人。现在金身不坏,可能与王桥道人一直生吃野茶叶有关,而木清香说过,现在的茶叶都有很难检测出来的问题了。不过,武夷山里不乏千年古茶树,王桥道人吃的茶叶肯定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历史上也有不少圆寂后的僧侣,金身不灭,世人都将其神化了,其实除了环境因素外,多半与那些人生前的饮食习惯有关。

“你看王桥道人坐在这里,正气昂然,也许他看到过仙影。”廖老二入迷地说。

“什么仙影啊,王桥道人可能是被饿死在这里的。”我随口说道。

廖老二气恼道:“哎,你们这些晚辈后生,一点儿礼貌都没有,好歹他是你的前辈。”

我只是无心一说,没有冒犯之意,于是赔罪道:“王桥道人,你仙人有仙量,别和我这个凡人计较啊。”

“没想到他最后孤独地在这里坐化,我看还是别动他的金身,就这么放着吧。”廖老二哀怨地说。

我根本就没打算挪动王桥道人,所以马上点头,随便廖老二怎么折腾。望着金身,我心里又种很凄凉的感觉,一个人在洞里死去,是绝望还是解脱?廖老二诚心地拜了拜,这老头虽然圆滑世故,但其实挺重情谊的,关键时候还是靠得住的。王桥道人找到这个山洞,可能是从其他地方进来的,以他的身手,没有云梯的话,不可能从岩壁上爬进来。

山洞里一直有股腐臭味,叫人作呕,这味道并不是王桥道人身上传出来的。那座金身没有半点怪味,水滴的位置离金身也很远,晃如一切的计算都在王桥道人的手中了。洞里很安静,只有廖老二神神叨叨,我站了一会儿,感觉还有其他人在洞里。一时间,嶙峋的怪石都似乎变成了活人,我把手电晃来晃去的,自己吓自己。

就在这时,我竟然听到洞里有一声轻微的动静,接着就看到一身白影从昏暗的角落里掠过。我惊讶地叫了一声,以为自己看错了,毕竟以前也在山里看走影。可那的确是一道白影,只是在昏暗的地方很快地出现,又很快地消失了。

“我操,我看到你说的仙影了!”我激动地大叫。

廖老二更激动,关掉的手电又打开了,还大声问我:“哪里,哪里!”

那道白影很快就不见了,我狐疑地追过去,那里有很多高耸和倒悬的怪石,几乎都是白色的,也很可能是我看错了。可刚才的白影是飘动的,这些石头又死的,不可能移动。我心说怪了,茶人们说的没错,山里肯定经常出现白影,否则不会有那么多茶人的口径一致。廖老二不死心,到处找寻,我也很想逮住白影,瞧瞧仙人长什么样。

这里洞洞相扣,我们走到边上时又看到一个通道,正想继续钻进去,廖老二却说好像后面有动静。我们忐忑地又走回去,廖老二说还想再拜拜王桥道人,出去以后恐怕就没机会再来了。我压住狂跳的心,慢慢地和廖老二走回去,可到了那里就傻眼了。刚才还坐在那里的王桥道人已经不见了,石台上空空如也,不灭金身就这么蒸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