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阮氏的成全

闹得沸沸扬扬的事情, 终于落幕了。

这件事情没有任何的悬念,就这么尘埃落定,裴铮被贬官, 收回了册封, 他本人倒是没所谓。

可阮氏的神情却非常的不好, 她开始思考, 事情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到底是阴谋还是意外。

圣旨下了之后, 裴铮从大理寺监狱被释放,只不过不能随意外出。

他被软禁在自己府中。

即便不是镇南侯府世子,他也还是裴元勋的嫡子。

除了皇帝, 没有人会为难裴铮。

他被放出来之后,倒是安分守己了许多,不得外出便从不外出。

阮氏因为这一变故心中无法接受,病倒了。

裴铮就更没有了外出的理由, 日日伺候汤药, 只希望母亲可以快点好起来。

母子俩相处的时间多了许多,却也说不了太多的话,时常相顾无言,有些时候即便是裴铮想要说些什么, 阮氏也没有太大的兴趣。

很多事情都没有什么兴致去听。

这件事情对她的打击实在是太大太大。

裴元勋的回信也久久未到。

阮氏的病情反反复复, 一直都没有好转,但是裴铮离开京城的日子已经定了下来, 裴铮便请求萧鸿熙宽限些日子。

萧鸿熙得知是阮氏病倒了, 大手一挥, 同意了裴铮的请求。

阮氏靠在床上,看着裴铮许久都不曾说话, 良久之后才说了第一句话,“你应该去雍州了。”

“母亲是在赶我走吗?”裴铮语气淡淡,还夹杂着一些疑惑,“陛下已经准允我可以在母亲痊愈之后动身去雍州。”

阮氏看了裴铮一眼,像是不太明白裴铮为什么忽然之间变了性子,“你原本不是早就想离开了吗?”

“先前也一直都不愿意回来京城。”

仿佛这个地方有什么洪水猛兽一般,让他避之唯恐不及。

“如今当真如你所愿,三年五载都不需要归家,不是更好吗?”阮氏的声音很轻,眸色极淡,根本就不知道她到底在想些什么。

裴铮闻言,却没有反驳,只是轻声的解释着,“母亲误会儿了。”

他的解释到最后也只是这么一句,并没有别的,阮氏像是了解了,又像是完全不懂,母子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

谁都没有说话。

最终还是阮氏率先开口,“将药端过来吧。”

裴铮不能在京城久留,裴元勋也一直都没有归来,偌大的侯府其实也只有阮氏一个人在,她只能自己坚强。

陛下虽然准允,可她又能病多久?

裴铮将药端了过去,阮氏是一个很配合的病人,一碗苦药面不改色的喝完了。

裴铮看着阮氏,忽然间想到了什么,轻声同阮氏说话,“玖玖喝药的时候,也是这般的面不改色,原来是遗传的祖母吗?”

这些话说的没头没脑的,但阮氏其实是听懂了。

当祖母的心中自然是欢喜的,却也不想裴铮说这样的话,“我们家的孩子,自然是要平平安安的,总是喝药怎么行?日后不准胡说八道。”

有了阮氏的命令,裴铮自然是不敢胡言乱语的。

也许是因为打开了话茬,也许是因为当祖母的很想念自己的孙儿,阮氏时常会问起玖玖来,一来二去和裴铮之间的话也渐渐的变得多了起来。

母子俩的气氛比起一开始要融洽的许多。

两人说着说着,就不可避免的会提起朝朝来,阮氏看着裴铮,头一次认认真真的问裴铮,“不如你和为娘说说,柳朝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能让你这般的念念不忘。”

她从来都么有问过这个问题,也从来都没有好好的了解过这个人。

如今忽然问起,就连阮氏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似乎有什么在不经意间悄悄的改变。

裴铮愣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母亲还在等他的回应,只不过他想了很久,都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

只是告诉阮氏,朝朝是个很好的人。

惹得阮氏频频皱眉,“你只能说出这么一句话了吗?”

京中对裴铮总是多赞誉,什么才华横溢,什么才高八斗,估摸着都是说大话的吧,如今给他个机会夸人的时候,怎么就只会说这些废话了?

裴铮无端端的被亲娘嫌弃,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朝朝她,是一个很坚强的人。”裴铮其实脑子还是懵的,他很想让母亲知道朝朝的好,却不知道要怎么样才能让母亲完完全全的知道朝朝的好。

到最后,阮氏也已经彻底的放弃了追问,只是问了一些问题,听了许多关于他们之间的故事,点点滴滴的故事。

在裴铮的叙述中,阮氏知道,是一个全然陌生的柳朝朝,她昔日从没有好好的去了解过柳朝朝,如今听到之后,心情却有些微妙。

裴铮说了很多很多,阮氏也听了很多很多。

她相信裴铮是不会骗自己的,只是说起话来的时候,还是有些颠三倒四,可阮氏却没有出声阻止,只是问他,“玖玖呢?知道这件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