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第2/3页)

松树林中有一间破旧的小庙,信子对着它双手合十参拜。

庙旁有一块花岗岩石柱,上面镌刻的文字虽然有些风化,但还是能清晰地辨认出,刻的是“织幡宫”三个字。

那是一所乡下常见的小庙。

不论景子如何软磨硬泡,下坂一夫就是不肯去她姨妈姨夫所在的针江。

高中教师兼神社神主的姨夫在婚礼致词时也说过,乘国铁在赤间站或海老津站下车,都有公交巴士直达针江。针江位于突入响滩海面的半岛岛尖。

去看看大海吧。这一带的海景很值得一看,不过要走上一段山路。

下坂曾对信子这么说,但却没带信子去看海,而是一过赤间,就将汽车从国道开入北边的岔路。他当时是以看针江海景为借口的。

和景子结婚之前,下坂并不知道她姨妈一家就住在针江,因为她从未提起过她亲戚的事。

婚后,景子的姨妈姨夫不断地来信邀请他们去针江玩,但下坂一夫就是置之不理。

“一直不去对姨妈姨夫不礼貌,我们还是去一趟吧。这里开车过去也就一个半小时左右吧?”景子央求道。可下坂还是不肯点头。

“没这个心思。明年后年或许会去。最近我的心思全在开店的事情上,没工夫玩。你要是想去的话,一个人随时都可以去。”

说到开店的准备工作,他正忙着找店面。这一阵,下坂确实在这方面很下工夫,博多市内的房屋中介他几乎都跑遍了。

靠近闹市的地方房租贵得吓人,房租适中的地方又太冷清,可能没生意。

就在他焦头烂额的时候,一家房屋中介告诉他说找到了一处合适的店面。该店面位于闹市街上,现在卖电器,只要交付一定的费用,人家就肯转让。费用虽然不便宜,但也并非贵得离谱。那个开店的老板似乎正急着筹钱还债。下坂那身在唐津市的老父亲听说此事后,表示愿意出这笔钱。

这样,通过中介,双方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为了慎重起见,中介提议道:“请您与房东见个面吧,店面重新装修也需要跟房东商量。听说房东还想涨一点房租,这也要您跟他直接商量。估计谈一次还定不下来,看来您还得往房东家跑好几次呢。”

“房东住在哪里啊?”

“赤间。”

一听说房东住在赤间,下坂一夫立刻在心里,把这件事给枪毙了。

“还是请你帮我另找别处吧。”

“别处可再也没有这么合适的门面了。请问您觉得什么地方不满意呢?”

“具体也说不清,我总觉得不怎么合适。总之,还是请你帮我再找一下别处吧。”

那中介听了,一脸的茫然。

景子听下坂一夫谈起此事,也说道:“太可惜了。这么好的店面你怎么就回绝了呢?能再去问一下吗?”

自从听说有这么个店面要转让的事,景子也暗地里踩点去那个店面转过两三次。她对那家店面十分满意。

“已经回绝了,还有什么好问的。”

“真是太可惜了。你干吗不要那个店面?”

不想要那个店面的真正理由,下坂对谁都不能说。

要说理由,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房东住在赤间。要将店面重新装修成陶器店的格局,必须取得房东的同意。听中介讲,那个房东似乎比较顽固,因此去一次估计还不行,得去好多次。再说,房东有可能要涨价。这么多事,去两三次肯定解决不了。

倒霉的是,房东偏偏住在赤间,离“那个地方”太近了。

话虽如此,下坂一夫的日子也不全是在愁苦中度过。

十月上旬,他去书店看了看刚到的文学杂志。福冈是个大城市,读书人也多,不像唐津那种小地方,这里的书店多,每种文学杂志都有二十来本。

下坂一夫首先拿起《文艺界》,翻到最后几页。因为他心中暗暗怀着一个小小的期待。

七磅铅字的“同人杂志评论”栏目共有三段,黑体字的《海峡文学》一下就跳进了他的眼帘。

同人杂志的小说中,有时会出现一两处特别出色的场景描写,就像一个个闪光点,吸引着我们这些评论者的眼球。如同阳光照耀下的河面,只有被照到的地方才会发出令人目眩的光彩。这是整部作品中令人瞩目的亮点,有时,这部分的水平甚至远远超过其他作品。一般来说,作者特别感兴趣的部分、特别希望倾诉表达的部分、一气呵成的部分,即所谓特别想“展示”的部分,都会写得比较好。于是作品中的其他部分,也会因该部分格外突出,而与之产生巨大的落差,甚至水平有时还不及亮点部分的一半。作为一个极为典型的实例,本月,我们选出《海峡文学》(秋季号*唐津市)中,下坂一夫所著的《野草》的部分内容。就其内容而言,该作品极为普通,甚至可以说尚未达到一般的水准。然而,其中有六页左右的文字却十分出色。在此,请允许我们省略其内容梗概,直接引用该部分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