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大海捞针(第4/5页)

“太好了!”梦娜兴奋地说,“这样下去我们兴许能超过找到过半数人的预期目标。”

这时,方城的脑子开了小差,望着手中的精密望远镜。他觉得在未来的时代,这些仪器也许将代替人来进行工作,信息时代它们才是真正的主角。

突然广播的声音变得高亢起来,原来,奥运会开幕式马上要开始了。场外烟花漫天,即使冷静如方城,在这种热烈的气氛中也跟着众人一起心潮澎湃。在他身边,很多人都已站起来向天空的焰火欢呼。

“开始了!”这一瞬间,几乎所有人都忘了自己是带着任务来的。方城目视场内,这时队员们发现方城停止了搜索指示,不约而同地询问:“头儿,接下来搜索哪儿?”

方城沉默一会儿:“看完第一个节目再说吧,不管如何,我们是在中国人的奥运会上。”

同样听到指示的M和梦娜也停止了操作电脑,梦娜长长嘘口气:“是啊,这也是大事。”M看到现场的表演场面连连赞叹:“只有中国才能搞出这么宏大的场面。”

开幕式的倒计时开始,9、8、7、6……全场观众跟着一起欢呼。此时,梦娜忽然听到方城在通讯器里有一声几乎难以察觉的哽咽声,她问:“方城,怎么了?”

方城回答:“没什么,我只是想起,我是中国人。”

梦娜和M面面相觑,M耸耸肩:“别问为什么,有些东西只有他自己才有感觉。”

随着开幕式节目表演开始,方城收回思绪向所有人下令:“搜索继续。”所有人再次投入到工作中。

不料,当节目正式开始后,寻人工作忽然出现停滞状态,接下来的一小时内,所有人都没有找到新的目标。而且当方城发出区域指示,常常会发现队员进度缓慢,接收指示不明确,有时甚至把指示领会错了意图,出现搜索区域重叠的情况,给M的电脑对比系统增加了压力。

方城盯着场内的表演,终于明白了先前自己担忧的问题——其实流程还是照旧,方案也没有出现偏差,但队员们都有点走神。原因很简单,一边找人的同时,一边也不想错过场内的节目,观看奥运盛会毕竟是一个人一生中难得的一次体验,队员都不想错过太多精彩,留一只眼睛看场内表演去了。

方城不免哭笑不得,他提醒队员们集中注意力,别忘了大家有任务在身。可是在事先他没有在这一点上做充分的思想工作,队员们还是有点走神,反而是M提了个建议:“各位,你们到时看电视重播不就行了?”不过还是不太管用,方城有时命令发过去半天队友才有回应。

陈琳把这一情况汇报给雷曼,不久,通讯器中传来钟元年的声音:“听着各位,不安心工作的人会受到我的惩罚。”

想不到钟元年的话立竿见影,方城听到队员们在通讯器里连连道歉,而且马上做到令行禁止,工作气氛回来了,看来钟元年的威慑比方城的规劝管用多了。方城越来越感觉钟元年是个厉害人物,几乎所有人都怕他,自己虽没领教过他的厉害,但也有点怕他了。

当时间走到开幕式过去两小时后,方城他们完成了预期目标,超过15个人被他们锁定。

“做得好!”雷曼亲自进行表扬,“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可以开始第二阶段了。”

第二阶段比第一阶段的搜索要困难得多,就是在已找到的目标上添加标记。要知道在这么多人在观众席上,虽然暂时找到了目标,但散场时一走动,就算是采取一人盯一人的方法,一旦走入人流,还是很容易丢失的。再说,距离那么远,也不容易到他们身边。

这个问题当初让所有人都伤透脑筋,曾有人想过靠近他们,在他们身上加追踪器的方法,但走动不方便,而且过安检时万一被查出身上带有追踪器肯定进不来;还有人想过在出入口安排人手,在得到他们的现场照片后出来时跟踪他们,但这样需要的人手太多,而且还得是经过专门训练的跟踪人员。

方城想来想去,还是最后一个方法可行。在人手上,方城想出一个妙招,就是雇用曾在媒体工作的“狗仔队”——梦娜就这一方案专门联系了几家媒体,雇用了平时专门跟踪明星的专业“狗仔”们。而且她还是一个谈价高手,把每人当晚的工资压到100元,但是任何人只要找到他们既定的目标能得到两千元的重奖,为此雷曼支付了超过六万元的雇佣金,也就是说有600人分布在奥运场馆的四面八方。不要看人数不少,但一分散开来就显得很稀松。

随着方城的搜索工作停止,梦娜根据方城在策划时设计的区域平面图为人员进行分组,确认了这些被搜索者的位置和可能经过的路线方向,为避免走失,每条路线都安排了三组人,方城在场内强调的人数较多的方向更是重点。